女性主义方法论及对教育研究的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振洲,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内容提要:

通过论述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渊源,相关的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本身的原则、具体的研究方法以及质性与量性研究模式之争,本文试图清楚地呈现西方和我国学者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女性主义方法论对教育研究在三个方面的启迪和应用。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学院派女性主义使用性别批判视角重新审视性别和知识如何被建构,女性主义方法论成为女性主义研究者的一个重要途径来完成对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和主流知识框架的双重挑战。虽然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概念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和接受,但是在其确切含义上研究者们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作者对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来源,与之相关的认识论和到底何为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这种方法论如何被教育研究借鉴,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女性主义方法论的起源

      Reinharz指出妇女主义在美国经过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是为了争取教育权,而在第二次则转向争取权力用以批判已被接受的知识本体,以及成为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在这两次浪潮中,学术界的女性研究者也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次,研究者们在揭示学术中性别歧视的同时却努力避免冲破固有的学术壁垒,也就是说仍置身于传统的范式之中;而第二次,也就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当Mary Daly宣称方法论是一种父权制反应的时候,女性主义的矛头开始指向知识和方法论本身。他们对传统研究范式主要提出了两点质疑:其一,传统的社会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是以男性为中心的,体现在忽视和排除了女性的体验或者提出的问题总是在扭曲女性的生活;其二,女性主义者对一直统治西方思想和研究的“科学”概念本身提出质疑,认为它也是一种男性偏见的反应。在第二次浪潮中,很多女性主义者批判主流社会科学方法。那些被认为是客观有效的研究和研究者与研究主体之间严格的二元划分受到冲击,客观性、价值中立和科学的隔离,这些概念被很多女性主义者所摒弃,因为这些充斥“男性化”理念的概念强化了女性客体化、剥削和从属的地位。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论使女性主义研究得到一次飞跃,即从批判女性作为研究客体及社会科学家的缺失飞跃到对方法和社会研究目的本身的批判。然而笔者认为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这两次浪潮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参与者们有着一些共同接受的基本理念,但是他们内部一直都在争论不断,就像Reinharz所指出,在第一次浪潮中,人们对如何使女性接受教育充满了迥异的观点,而在第二次对于女性主义创造什么样的知识,研究者仍然各持己见。

      二、女性主义认识论

      在讨论女性主义方法论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简单浏览一下女性主义研究采用的不同的认识论立场,因为认识论是方法论和方法的基础。Sigsworth认为方法论是一种视角,或者宽泛的理论框架,它指导研究过程并根源于认识论假设。虽然立场众多,支撑着女性主义研究的认识论都承认一个这样的事实,女性的经验是一个知识的合法的来源,女性是知者;这意味着主体性知识是有效的,信息提供者是其自己生活的专家。众多关于女性主义认识的讨论都基于Harding指出的三种可能的认识论立场。其一是女性主义经验论,他们认为男性中心主义像其他偏见一样也是一种偏见,而更加严格地用科学方法可以消除这种偏见。通过挑战传统理论概念和在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分析过程中纳入女性视角,可以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其二是女性立场认识论,Ramazanoglu指出女性主义立场论有5个特征,探索知识和权利之间的关系,结构“获知女性主义”,根植于女性的经验,包括情绪和具体化,考虑到女性经验的多样化以及女性内部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女性主义立场论的知识总是部分知识。黑人女性主义者,第三世界和后殖民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挑战,为女性主义立场论的提出提供了土壤。根据Naples的观点,女性主义立场论的认识论包括Nancy Hartsock的女性历史唯物主义视角,Donna Haraway的“情景知识”,Patricia Hill Collin的黑人女性主义学派,Chela Sandoval的依据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提出的差异的相反意识和Dorothy Smith的日常生活女性社会学。经验关系到个体的位置和体验;处于不同位置的人会有不同的经验,进而又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是立场论的合理性,但是,正如Chafetz批判的,立场论者有时候认为弱势群体——女性、穷人、少数民族或者种族——往往可以比主流群体提出更为准确的视角。但是这一点无论是在逻辑上或者证据上都不能成立,所有的视角都应该被平等地接纳。女性经验主义者和女性立场认识论的相同之处是都试图使科学论述更为客观。Harding认为要把研究者的“阶级、种族、文化和性别假设、信念和行为必须放入他/她所描绘的图画中,……通过把这些主观性元素引入到分析中,事实上可以增加研究的客观性”。而第三个,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对女性经验主义者和女性立场认识论进行了反思。后现代女性主义者批判有关女性的普遍的、客观的和理论的阐述。

      总之,女性主义认识论认为知识创造不可能独立于创造的环境,因而它是一个社会的和政治性的过程。被打扮成普遍的、中立的和合理的父权制知识被颠覆,女性主义认识论正努力建立女性主义知识。这三种认识论,即使是女性经验主义认识论,都在颠覆研究的客观性,而且在很多领域女性主义研究者都证明研究的客观性如何像皇帝的新装一样可笑。由于认识论立场的不同,女性主义者会讨论那些知识好于另一些,但是他们都努力通过把女性主义知识根治于女性的经验里重新诠释有效性的问题。

      三、女性主义方法论

      1.一个统一的女性主义方法论?

      女性主义方法论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题目。1992年,对于它存在的合理性,M.Hammersley与C.Ramezanoglu,L.Gelsthopre在《社会学》杂志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最近(2004年),对于什么是女性主义方法论,J.S.Chafetz,K.M.Baber与A.J.Walker在《家庭问题》杂志上又有一番讨论。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女性主义理论或者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者持有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立场,所以注定也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方法论。而如今,女性主义方法论的存在已经得到普遍地肯定和接受,女性主义研究者转向提出一些女性主义方法论的原则。事实上,女性主义方法论通常抵制“手册”式的按部就班的研究理念,认为应该提倡一种视角,从而使研究者获知如何在研究工具中进行挑选。Sandra Harding也认为这种方法论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它有特殊的女性主义方法,而在于如何去思考方法。在这里,笔者按之间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女性主义方法论原则。

      1978年,Maria Mies提出了女性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高度怀疑的无价值判断、中立以及对研究客体中立的假设已经被对被压迫群体‘有意识的偏袒’,投入到改革的斗争以及创造一种可以提高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意识觉醒代替了。”

      Cook and Fonow提出女性主义方法论有四个原则:(1)需要持续并反思性地关注性别的意义和性别失衡作为所有社会生活(包括研究)的一个基本特征;(2)以“意识觉醒”核心,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工具和作为分类,导向或者“视角”;(3)需要挑战客观性规则,否认研究中主体和客体可以被相互分割并且个人和/或底层的经验是非科学的;(4)关注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并且认识到女性作为知识客体的被利用关系;(5)强调通过研究为女性赋权和改变父权制的社会机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