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闲文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永利,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夏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 济南 250014)

原文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休闲文学的提出曾一度引起争议,这是西方休闲学引入中国后产生于文学界的新名词。休闲学源于西方的休闲传统,它承继了一种自古希腊以来的休闲哲学观,其核心是人心灵的自由。文学是人类劳动后在闲暇时间产生的一种特殊游戏方式,具有休闲特质。休闲和文学都是人类内心的要求。休闲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休闲学的新视角和新空间。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休闲文学”是一个新提出不久的文学概念。它的最先提出是由魏饴先生在2000年4月25日的文汇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悄然勃兴的休闲文学》为发端的。由这篇文章引发了有关休闲文学的一系列讨论,对休闲文学的提出、休闲文学的概念界定及特征等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分析起来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魏饴先生为代表的观点,这种观点主要从文学的功能出发肯定休闲文学,认为休闲文学的价值很大。他们通常把休闲文学定义为“以写休闲并供读者休闲为旨趣的一类文学作品”,并从历史中追寻了休闲文学的踪迹,把源头追溯到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另一种观点以童庆炳先生为代表,认为文学应以品位的追求为根本,休闲只是文学的一个功能而已,因而他们否定休闲文学的价值,甚至觉得根本没有“休闲文学”这一命名的必要。其实,在讨论休闲文学有无必要命名、中国是否存在休闲文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休闲”概念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一

      “休闲”是中国80年代初期由沿海第一批改革开放城市渐渐引入内地的一个外来词汇。现在它的最初译者已无从考证,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个词翻译得十分贴切且深入人心。然而,休闲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谁也没有兴趣深加追寻。只是大部分人把它等同于消闲、休息、舒适和放松。其实这种理解仅仅是休闲的表面意思,远不能表现它的深层含义。

      休闲在英语中相对应的词是leisur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语“licere”,经法语传至英语成为leisure,意思是“应被允许”。“自由”是它的同义词。追根溯源地说来,休闲其实是西方的一种哲学传统,早在古希腊就有休闲理念。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学说就确定了一个能在哲学、艺术或体育的自觉实践中自由发展的人的原型,其基本点在于“希腊人力图摆脱无知,他们在关于真、善、美的认识的基础上追求美德与优秀的品质。休闲正是真、善、美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休闲同知识、美德、愉快与幸福是不可分离的”[1](P34)。这是休闲最本初的古老内涵,至今为止我们依然可以在现代休闲中体会到这一内涵。之后,休闲一直贯穿西方文化的发展过程,并且最终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标志诞生了休闲学。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一种哲学观,是一种理想,它涉及人的存在状态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1](P11)。在1970年联合国召开的国际闲暇会议上通过了《休闲宪章》,《宪章》指出:“消遣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这段时间的使用是极其重要的,消遣和娱乐为补偿当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欣赏艺术、科学和大自然,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无论在城市和农村,消遣都是重要的,消遣为人们提供厂激发基本才能的变化条件,使其意志、知识、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等得到自由发展。消遣时间是一种自由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人们能掌握作为人和作为社会有意义的成员的价值”。[2](P6)

      到目前为止,休闲学研究者试图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理论入手阐释休闲的内涵、构成等要素,于是,出现了休闲的多种定义。虽然每个定义都强调了休闲的某个或某些侧面,但所有的定义里都有3个最基本的内核:第一,休闲是人类生命中的必不可少的人内在的需求。第二,时间因素。即休闲必然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这时间是可供个体自由安排的时间,是“为所欲为到人们能够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的程度”[3](P5)的时间。第三,获得轻松、自由的心灵体验和存在状态。我们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在这三条中,第一条指出休闲的重要性。休闲在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不可或缺、不容替代。第二条实际上是休闲的物理因素,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实在性的必要条件。第三条才是休闲的中心问题,也是休闲能够达到的最佳心理状态和最高的境界,是休闲最为本质的期待和最深层的根本内涵。但是,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人越来越多地拥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同时,人类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种种因素使休闲已经不再像古希腊那样只是贵族的专利,它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享有。人类赋予休闲以更广阔的天地。然而休闲为大众所拥有的过程中,它的哲学内涵已深深隐含,而通常情况下“在我们的社会中,休闲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并被视为快乐的同一物”[1](P253)。由此可见,休闲除了存在不同类别以外还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的休闲是以心灵自由状态的体验为特征和标准的,这样的休闲可以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并获得心理满足,而一般层次的休闲仅是在娱乐中获得轻松、得到快乐。那么,文学和休闲到底有多么直接的关系,甚至密切到可以命名休闲文学这一概念呢?

      二

      “文学”这个词本身是一个专用名词,它的出现以及它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到最终作为一个专业名词的确定,首先是文学自身的要求,其次是社会的发展使然。中国的文字是象形会意文字,“文”字的本来原始意义是表示一种有序的形象色彩。由于有序的事物形象,往往比无序、纷杂的形象色彩显得较为美观、更容易让人接受,因而它又引申为一切的有序的美好的东西。到了先秦“文”已经包含了文章、学问、典章制度、撰述、美学评论等诸多含义在内了。可见,古代的文学是和其他的社会科学等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文学的发生本身是一个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为此曾出现了模仿说、游戏说等理论。但无论如何,在文学发生之初,人类并非有意识地造成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形态然后让后人继续发展,而是从无意识的发生到发现、再到有意识的提倡,才使文学最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一门独立学科艺术体系。不管是游戏也好,还是模仿也好,文学是伴随着两种文字用途诞生的:其一是记录宣传,其二是表情宣泄。好的词句记录历史、记录言论便成为一种文学的样式,例如《史记》、《庄子》,这正是《辞海》中对“文学”这一概念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现代专指以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文学作品代表,西方以史诗为主,中国则以历史和言论为主,就是“文学”这一意义的体现,而此方面的功能后来被专门的学科或书写体式所代替。另外一方面是表达宣泄的文字。文字作为一种书面交流的工具,很自然地将感情交流任务统归其中。表达各种感情的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和文字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而日益增多,同时人们对文字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从简单的表情达意到要求更加美好、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正如王国维所认识到的:“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余,于是发而为游戏。”[4](P86)可见,文学本是以轻松的姿态出现在文化舞台的,然而由于文学的特殊魅力,它曾一度被统治者用于思想的宣传和统治,文学的教化、宣传功能成为它的正宗地位和价值高低的衡量标准。有学者说:“我们已使文学神圣化。我们已将文学抬高到类似于宗教式的崇高地位。对于文学,我们像虔诚的信徒。它是我们心中纯洁而高贵的圣女,它是我们眼里道德教化的牧师,它是我们理想中移风易俗、惩恶劝善的先知。我们为文学、也为我们自己戴上了难以摆脱的锁套,背上了沉重的负担。”[5](P1)这是切中肯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