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教育学流派可分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英美流派和具有保守性的德国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的竞争者。批判教育学在教育理论、课程及教育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学者多从以上视角对其思想进行梳理,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考察批判教育学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批判教育学流派思想复杂,基于不同的思想基础与社会背景,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不同流派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是各流派批判教育学的共同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批判教育学的批判性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理性的追求,更是一种方法论。正如批判教育学者阿普尔所说,“相对于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和批判教育学的局限性来说,我更喜欢用批判教育研究(Critical Educational Studies)这个标签来表达我的意思。”[1] (6)所以批判教育学首先是作为方法论而存在的教育学,其在教育研究方法论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批判教育学的“批判”方法论进行全面的解读。 一、批判教育学——“批判”方法论产生的背景 批判教育学是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对传统教育学及其研究方法进行批判,并建构了批判教育学研究方法。 (一)哈贝马斯“兴趣”三分法,奠定了批判教育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 哈贝马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兴趣”,他认为人类的兴趣指的是人类的知识构建旨趣,正是由于在人类不同旨趣的推动下,人类通过活动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所以每种兴趣引起一种不同形式的科学。在哈贝马斯以前,存在着两种占优势的人类旨趣,哈贝马斯称其为技术的旨趣和实践的旨趣,与这两种旨趣相对的是实证的研究方法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哈贝马斯不满基于以上两种旨趣的实证研究方法和解释的研究方法,要求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建构批判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第三种人类旨趣即解放的兴趣,与其相对的是批判的研究方法,以补充完善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哈贝马斯所建构的三种人类兴趣及研究方法比较如表1:[2] (729) 表1 人类兴趣及研究方法比较表 技术的兴趣 实践的兴趣 解放的兴趣 研究形式经验的、分析的 历史的、解释的 批判的 历史的、解释的人种学方法 批判的社会科学、解放的行动 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实验的、定量的 论、描述的 研究 主观的、个人的、解释的理解、辩证的、反思的理解、“实践 研究知识的形式 客观的、研究规律的 解释理论 的” 哈贝马斯分别对三种兴趣进行了解释: 技术的兴趣(technical interest),它指导人们用工具和技术规范的知识去掌握和控制自然界,力求阐明有关自然界的解释性的和能够预测的知识,引导出自然科学。 实践的兴趣(practical interest),由于人是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同不同的人打交道,对于社会生活的参预使得人需要理解他们的社会和文化传统,引导产生历史-解释性的科学,这些科学产生社会生活的解释性知识,从而使得这种生活更易理解。 解放的兴趣(interest of emancipation),它是从解脱对人类理智所加的种种限制的欲望而来,例如权威、无知、习俗、传统之类的限制,这些限制妨碍个人根据自己的理性来决定个人的目的和行动的自由。[2] (728)解放的知识是经过再思考而获得的自我知识的一种形式,能使个人“有力量”以更加理性自主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 哈贝马斯认为,解放的兴趣的作用在于产生自我反思,即通过对自我反省与批判意识的追求达到自治与责任心的形成,它对应的研究方法是反思与批判。哈贝马斯的观点为批判教育学“批判”方法论提供了认识依据,成为批判教育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批判教育学者强调教育科学不再是一门“经验的——分析性”的科学,追求在预测和控制方面的技术兴趣,而是一门追求“解放兴趣”的科学,解放的兴趣正是批判教育学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所以,以“解放的兴趣”为基础,批判教育学不满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解释的研究方法,要求以“批判理论”为基础建构批判的研究方法,以弥补传统释义学与实证研究方法的局限与不足。批判教育学对精神科学教育学及经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展开了批判。 (二)对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的批判 释义学的研究方法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狄尔泰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它把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归为精神科学,主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应采用释义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因为,第一,教育学等精神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历史性的,它们受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并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在这一领域获得的规律性认识是易变的,而不像自然科学研究中获得的规律性认识相对比较稳定。其次,自然科学研究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精神科学研究的规律是由人或人群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它是为了理解研究对象的意义,而不是象自然科学研究是为了说明自然现象。所以,教育学等精神科学要运用释义学的研究方法。在他的倡导下,释义学研究方法成了德国教育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形成了精神科学教育学流派。但是,批判教育学提出了与精神科学教育学相反甚至批判的观点。对释义学研究方法提出了如下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