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

作 者:
周佳 

作者简介:
周佳,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对低收入人群梯度安置的自助安置理论,对于今天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无规划激增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安置问题同样适用,实践对象就是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改造和扶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自助(Self-help)安置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一些地区的“国家资助家庭住房建设”中不连续的政策计划,作为一种理论形式发展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来由于世界银行的肯定和参与,开始使其成为一种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世界性计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争论和实践发展,自助安置理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住房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论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从住房发展中一般层次的土地、规划、建设、财政及管理问题,发展到90年代对较高层次的贫困、文化、环境、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研究。[1]这一对低收入人群的梯度安置方案,对于今天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无规划激增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安置问题同样适用,实践对象就是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改造和扶持。

      一、自助安置理论的发展和研究

      (一)“贫民窟”的人类学研究与“自助安置”的提出

      作为一种城市地域现象,“贫民窟”(slum)是指“由破败的住房所组成的居住非常拥挤的居住地域,其中居住着只能负担得起最廉价住房的种族移民和农村移民;经常地处城市的内城区域,是倍受贫困折磨的人群、不健康的环境、区域充斥着犯罪和罪恶的表现”;在贫民窟中,“到处充满房子,房子里到处充满人”。[2]

      斯达克对贫民窟的分类研究,是使用人类学观察法研究城市贫困人口住房问题的开始。[3]他以美国城市移民为例,将贫民窟分为“希望的”(slums of hope)和“失望的”(slums of despair)两类,前者是一种可以自己消除的贫民窟,有能力自己进行社会改善而最终与社会整合;后者普遍受到社会歧视而不积极进取,将对社会构成威胁,是国家发展的障碍,应采取监视、控制和抚慰的策略。

      阿巴木则注重“实践上的安置方式”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类学观察”上。[4]也认为:在贫民窟中的生活是从贫困走向希望的过渡阶段,这种思想和斯达克不谋而合。他提出了一些供选择的方法和一些重要概念,以后被作为自助学派的理论基础:(1)对最穷的人应该采取“位置和公共事业”(Sites-and-Utilities)计划,向他们提供已开发的地域;(2)对不能够一次完成住房建设的人,在承包建设低成本、扩展的核心住房(extendable core-houses)和屋顶贷款(roof-loan)中,应进行分批建设(installment construction)和再安置(resettlement)。其中核心住房和分批建设概念的提出最为重要。

      (二)”自助安置”和世界银行的“位置和服务”计划

      特纳(Turuer)以提出“自助住房建设和自组织安置的积极方面”而闻名于世。他认为,比较当局和设计者来说,使用者更了解自己的需要,每个家庭想自建时可以自建、可以按自己的意愿使用住房、管理住房;住房作为一种必需品被所有公民享有是一种权利,而不仅仅是为部分人享有。[5]他反对当时政府的一般解决办法。认为无论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从事住房建设的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还是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建设的住房由于标准和成本太高、均为城市贫困人口所不能负担,因而提出主要以“使用动机”为目的进行住房建设的“第三部门”(popular sector)概念。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由于对擅自占用住房的控制失败,许多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低成本住房计划也不成功,世界银行采纳特纳等人的建议,以“位置和服务”(Sites-and-services)计划的形式在许多地区资助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建设,后来被称为“自助住房运动”(Self-help housing movement)。其目的是为城市的低收入者建房子;改善永久住房市场;限制公共开支;对通常的规划控制及其作用进行修正;为低收人家庭创造就业机会,加速其资本循环和投资回收。

      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助安置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由联合国人居中心(UNCHS)的政策变化而带来的,从宏观层面上人类安置研究转向可持续的人类安置研究,表达了对发展中国家穷人居住环境的恶化和基础设施服务严重不足的关注。自助安置理论认为在不断加强的经济国际化前提下应加强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在解决人类安置上的作用,提出“使社会能帮助自己”的“使能够”的思想。1990年它还给了“使能够”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使能够”意在保留政府在住房方面的责任,但这种责任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参与住房供给;政府的作用在于制定政策(包括住房、金融、土地、管理和可改善的贫困等方面的公共政策)、提供与住房相连的资源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信贷改革提供财政资助。[6]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二次联合国人居会议”上指出在2025年前世界人口的50%将生活在城市化的地区,城市将是21世纪人类安置的主要形式。

      我国学者田剑平把自助安置理论引入中国房产开发中来。他认为,在开发性移民安置模式作用下,将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互动反馈。农村规模经济发展,城市非正式经济扩张引起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空间转化,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的同时出现将使城市空间有序扩张,而自助教育的作用将提高外来移民的城市适应性使移民精神城市化。移民安置问题不解决将既影响农村的发展,又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还带来严重的文化和社会问题。政府和社会首先要转变思想,提供政策环境。研究低成本住房的设计制定技术规范、规定市场原则、并要让低收入者能够接近和利用住房资源,这样才能激发移民的潜力完成自助安置计划,移民安置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将有利于城市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