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5124(2004)06-0001-05 湖北武汉是近代宁波帮商人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借助武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群体,活跃在湖北近代工商业的各个领域,在取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为湖北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 活跃的客籍商人始终是推动武汉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早期汉口商帮中贸易额最大者,当属宁波、广东等地客商。其中“尤以宁波商人为最。……凡汉口特有之物,无不买人,或更运往他处销售……宁波上海两地商人一年之内为五十万两之贸易者不下六七十家,如此计之,则合计贸易额当不下三千万两或三千五百万两矣。但所谓上海帮者,与其称为上海帮,不如称为由上海来之商人较为妥当。”[1]其中以浙宁商人居多数。宁波商人在汉口主要经营水产业、银楼业、航运业、火柴业、水电业、杂粮行、洋油行、五金行、银行等,湖北主要商埠的洋行买办也大多由宁波人充任。“宁波帮……或合绍兴称宁绍帮。凡汉口之海产物商店及金银细工业,大多为此帮所占。又长江之夹板船航运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其输入品为棉纱、棉布、绸缎、海产物等类;输出品为杂粮、黄豆、桐油、牛油、片麻、苎麻、棉、米等类。”[2]由于汉口的宁波商人众多,头脑灵活,在招揽货运、出售洋货方面,宁波买办往往最能满足洋行的需要,“特别容易作成烟草、糖和煤油等方面的生意。”[3] 在沙市,宁波帮最大的生意是银楼号。“老宝成”、“老禾宝”、“老同震”、“老丹凤”等知名银楼号都是浙宁帮所开。太古、怡和、安利英、日清等洋行在沙买办亦皆为浙江人。由宁波人担任代理商的“慎大”、“生记”、“明德”等煤油号,包揽了沙市周边各县所需煤油的大部分批发业务。浙宁帮还在沙市兼营其他业务,如老天宝银楼兼营复和医院,慎大煤油号兼做“联太”、“生昌”内庄,经营棉花、杂粮等业务。浙宁帮在沙市开办的酒楼也有名气,如“珍海”、“鸿运”、“好公道”、“荆江春”大酒楼等。较为有名的美达利百货店,主要是从上海或汉口进货,从事批发业务。三北轮船公司宜昌分公司设立后,浙商的影响遂不断扩大。三北宜昌分公司经理任子卿与屠惠僧、张和泰等浙宁帮商人,长年担任驻宜客商救火组织(水龙段)负责人,在宜昌商界颇有口碑。任子卿曾出任宜昌商会执行委员和理事长。 大宗批发贸易是早期武汉商业的生命线。镇海著名的方氏家族,即在汉口开设有经营洋花布的批发行及同康钱庄,成为其上海、杭州商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晋生则与杭州人陈中吉合伙,从事宜昌至镇江之间的帆船贸易,往返运输木材和煤油。英美烟公司在湖北最早的代理批发商亦皆为浙江人。其中在武昌创办德馨烟公司的顾许清,经营英美烟各牌香烟16年,被认为是武昌方面经理之第一人。汉口三江烟公司经理陆潮荣,则从37岁起,担任该公司经理长达17年之久,“堪称英美烟公司汉口经理中之翘楚也”。 “一战”期间,宁波商人在湖北开办的绸缎、银楼、五金、颜料、海味等商号业务大兴,普遍获利。“屈计汉市获利者,仍首推钱业,尤以浙帮各庄为最,江西帮次之,本帮以及徽州、镇江等帮又次之。”[4]大战结束后,与徽帮衰落相比,浙宁帮势力渐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汉口市场海味糖盐业务庞大,行销甚广,浙宁帮素为该业之大帮。自1871年宁波商人董章顺在汉口合资开设同春海味号后,又有丰裕顺、立昌生、同丰、镇昌、裕源祥等30余家陆续开设,创办人以镇海人为多。1910年在永升平河街成立“浙宁海味同业公会”。各店最初专营海味,后多兼营糖业。1927年前后,进口糖一度占领武汉市场,浙宁帮鸿昌等家糖行借助与上海浙帮的同乡关系,大量批发,获利甚丰。汉口鸿彰永绸缎店系宁波鸿彰绸缎庄经理马冠群于1903年创办,每年获纯利率均在30%左右。 由于浙宁帮钱庄、银行遍布长江南北各大商埠,这就使宁波商人在开拓内地市场时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准备好了的信用贷款来源。因为大多数钱庄更倾向于对同乡商铺投资或给予金融上的便利。浙帮钱庄在汉口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盖浙商所经营之绸缎、银楼、五金、颜料等业,皆占汉埠第一位,因而该帮金融业势力随大。且浙帮各庄,经营得法,又能通力合作,呼应灵通,一面与各银行接近,一面竭力与他帮竞争,复以其资本雄厚,冠于各帮,长袖善舞、多财善贾,造成今日之局势,良非偶然。”[5]“一战”期间,上海钱业通过汉口钱庄代放大量资金,浙宁帮钱庄居间运作,营业十分活跃,是为汉口钱业的极盛时期。到1925年,汉口17家浙帮钱庄资本为117.8万两,超过本帮以外各帮钱庄资本之总和。银行业方面,浙江兴业、浙江实业、四明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长期在汉口设立分行。其中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不仅将武汉作为业务重点区域,同时在汉阳、黄石石灰窑等地开设办事处,在湖北金融界颇有影响。四明银行纸币则一度在鄂西北颇受商铺欢迎,每元纸币折算银元竟高出二成左右,主要原因是当地匪患严重,银元不便携带之故。 宁波商人对湖北近代贸易的影响还表现在度量衡等方面。自浙宁秤由宁波商人带入汉口后,最初仅在米、煤、柴薪等交易中使用。后因该秤每担折合英制,与海关秤一担相同,被外国商人所乐用,华洋贸易遂大得其便,因而成为汉口市场通用的主要衡器之一。凡输出输入之货品,均以浙宁秤为准。 商业行会是推动近代湖北市场缓慢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商帮,宁波商人是最早在湖北建立会馆的外地商帮之一。康熙元年(1662),江浙绸缎商人首先在汉口循礼坊置地建造江浙公所。乾隆四十五年(1780),宁波商人以联络同乡、维持商业为宗旨,在汉口九如桥兴建浙宁公所。宣统元年(1909)改名为宁波会馆。在沙市,浙江商人最初购建的会馆,内有戏台、神像,规模宏大。宁波商人因出资最多,主张用宁波会馆之名。但其它浙商意见不一,遂定名孤庞会馆,取杭州孤山与宁波庞山各一字。宁波商人后又在沙市刘家场另建宁波会馆一处。1907年汉口商务总会成立,公举熟悉商情、众望素孚者为总理、协理,各行业帮会则推举代表担任会董和议董。 1916年,汉口商务总会依法改组为总商会。浙宁帮商人在早期汉口商会历届总、协理及议董、会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见下页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