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德育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常立飞 吉林体育学院副教授、北大访问学者。(吉林 长春 130000)

原文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是德育的一对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德育的发展和变化。德育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中心环节。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道德素质,造就“四有”新人的任务。“德育效益是德育生命力所在”。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是德育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德育的发展和变化。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笔者认为,德育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中心环节。

      一、德育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

      (一)德育资源与德育

      正确认识德育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理解德育资源与德育的关系。所谓德育资源是指德育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因素,是德育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和精神等条件。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资源,也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德育资源与德育各要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德育目标是德育首要问题,规定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是对现实政治性德育资源的一种选择性的认识和反映,体现一定社会和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德育内容作为德育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德育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加工转化而成的,是对德育文化资源的扬弃和超越;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利用各种形式的德育资源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使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方式和手段,如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开展校内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等,德育资源为创新德育方法提供经验和各种物质手段,从而拓宽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实际是对德育资源的管理,即对德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组合,没有德育资源就没有德育管理,德育资源使德育管理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德育资源是德育的源泉和基础,没有德育资源德育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德育是德育资源价值的肯定。

      (二)德育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

      德育资源配置是指德育主体为实现德育目标和保证德育活动正常开展,对所需要的各种德育资源进行调配、整合的实践活动。德育离不开德育资源,德育资源是德育存在和发展的支撑。但德育资源对德育的作用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机械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复杂过程,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构成一对矛盾推动德育的发展。这一过程可具体表述为:德育资源——德育资源配置——德育效益——德育发展。这一过程说明,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的辩证关系是通过德育资源配置这一中心环节的运作来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在德育资源配置这一环节,德育主体将所需要的各种德育资源按计划和要求进行调配、组合,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高德育效益,从而推动德育发展。但德育资源配置具有二重性,即合理配置和不合理配置,两种不同的配置方式,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当德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时,德育资源各要素之间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较大合力,促进德育效益提高,使德育健康快速发展;相反,当德育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时,德育资源各要素之间相互抵触,相互制约,步调不一,分解合力,降低德育效益,使德育发展缓慢。德育资源配置是解决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相互矛盾的方式和手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使德育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第一,效益原则,德育资源配置要坚持效益第一,没有效益,德育资源配置就失去了意义。德育资源配置应力求实现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较低的消耗,获取最佳教育效果的目标,避免资源浪费。第二,教育原则,德育是一种教育,德育资源配置要充分体现其教育性,挖掘德育资源的教育内涵,按需要有机组合,综合发挥教育功能,达到教育目的。第三,客观原则,德育资源配置是有规律性的,不是主观随意进行的,各种德育资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德育资源配置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性、客观性,否则会事与愿违。第四,发展原则,德育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不同时期德育资源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因而德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同,德育资源配置是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

      二、我国德育资源配置状况

      德育资源配置具有条件性,只有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德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影响配置的效果。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我国德育资源配置由于受多种条件限制而使德育资源出现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现象,德育资源和德育效益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致使德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文化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德育文化资源基本包括三部分,即传统德育文化资源、国外德育文化资源和现代德育文化资源等。以往,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开发传统德育资源存在着政治功利倾向,偏重德育和政治的关系,片面地强调国家利益、整体利益,突出政治性,忽视德育与个人德性修养的关系,轻视个人利益和个性品德修养,一些基本的、贴近大众生活的、有现实群众基础的内容继承较少,致使德育内容政治教育多、个人养成教育少。

      对待外国各种道德文化资源基本采取淡漠的态度,缺少积极深入的研究,由于对外国各民族道德文化资源了解不全面,所以,对其中有价值的德育思想不能合理吸收和利用。

      我国现代德育文化资源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鉴定筛选德育资源条件有限,一些优质的德育资源不能及时、全面地被吸取利用;另一方面对有些德育资源不客观、不现实、理想化过重,人为拔高。如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和树立总是定位很高,远离群众,远离生活,让人可望不可及,起不到示范作用。上述原因使德育文化资源在配置上很难做到科学合理,造成德育内容更新缓慢、枯燥、乏味,脱离实际,跟不上形势发展和人的思想变化,可信度低,说服力差,学生不易接受。而且出现大、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重复、颠倒、脱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德育效果。

      (二)德育经济资源短缺

      德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必要前提是要有相对充足的德育资源。长期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学校德育方面的物力、财力投入终始较低,不能满足德育活动的需要,这已成为制约德育的“瓶颈”问题。德育并不是只说不做的“空头德育”,它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自觉实践活动和精神生产过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由于财力、物力投入不足,必要的德育活动无法开展,必要的德育设施、设备不能建设和增加,必要的人员经费不能到位,影响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德育在实践中由于缺少物质保障,使得许多应该做“实”的工作和活动流于形式,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三)德育人力资源浪费

      德育是一项育人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协作,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格局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虽然各部门有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但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包容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当中。目前学校各方面配合、协作不理想,存在两“脱节”现象,一是德育教师队伍与德育管理队伍在德育实施过程中“脱节”,德育教师主要负责第一课堂,德育管理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等负责第二课堂,这两支队伍在开展德育活动中往往缺乏沟通、协作,各做各的事,各自为政,造成教育重叠、断层,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浪费人力。这两支队伍是德育工程中的两个环节,工作具有连续性,应统筹安排,整体考虑,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二是非德育教职工队伍和德育教职工队伍“脱节”,非德育教职工认为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责任,与己无关,工作中单纯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观念淡薄,不能从各自的角度和岗位发挥对德育的影响作用,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处于潜在状况,德育队伍孤军奋战,德育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