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金花,1962年生,女,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生,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保定 071002)

原文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本文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宋代商人的广告活动实践蕴含着较强的主观自觉,迈向讲文化塑品牌、重承诺讲信誉的较高层次。这种广告自觉是宋代商人经济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体现,呈现出经济与文化的复杂互动,成就了宋代广告的新境界和新发展。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4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宋代是继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市场逐步扩大,竞争日趋激烈,广告的应用在宋代已经十分普遍,并且较前有大的发展和创新。这种变化表明,宋代商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标记式的广告——简单的信息传达,部分地走出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低浅层次,迈向讲文化、塑品牌,重承诺,讲信誉的较高层次。广告意识作为一种历史潜流在商界涌动着,呈现出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

      一

      宋代商人能够产生并形成广告自觉,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竞争以及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宋代商业特别是城市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商家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除了保证货真价实、优质服务外,必然要在信息的传播、名声的扩展上下功夫。追求利益成为宋代商人广告自觉的经济要求。与此同时,宋代社会个体自由意识的强化和追求实际、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价值观念反映在商人身上,就是大张旗鼓地追逐商利,依靠个人的奋斗经商致富,出人头地。商人阶层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更加刺激了商人的社会自我自觉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萌芽反映在广告中即是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从某种意义上它体现了宋代商人的精神心理需求。士人、官员经商,文化人的介入,社会的认同和先进科技在广告中的运用,为宋代商人广告自觉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广告自觉是广告活动中的一种主观能动意识,它源于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源于人们对广告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它是制造有效或实效广告的重要前提。虽然古代无所谓广告运动,但我们以广而告之的宣传基本点来衡量宋代广告,确实可以感受到宋代商人强烈的广告意识,即以新的视角和深广度推进广告制作、广告宣传。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出新奇巧制胜。宋以前的广告大多是简单、朴实的理性信息的直接传达,几乎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和特别之处。宋代广告则注重与受众的情感沟通,迎合顾客心理,利用各种手段制造视听冲击力,吸引顾客的注意。《夷坚志》记载庆元元年时,进贤县简坊市酒肆王翁欲从一田仆手中购买“其径一尺八寸”“平生所未见”的大蕈,“将挂于店外以诱饮客”。(注:洪迈:《夷坚支景》卷第十。)酒肆老板之举可谓出资求奇,欲以新颖奇特之物吸引顾客,制造新闻轰动效应。《鸡肋编》载:“京师凡卖熟食者,必为诡异标表语言,然后所售益广。”(注:庄绰:《鸡肋编》卷上。)还有“物物揭成价,大字悬康庄”(注:高斯得:《物贵》,见《全宋诗》卷3229。)的广告宣传。《丞相魏公谭训》讲东京一个姓孙的酒家博士自开脚店,“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下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这家酒店一反一般店铺只设题诗画壁的简单做法,悬挂字画于店堂任人观赏,陈列书史于几案供人阅览,营造出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浓郁文化氛围。富有创意的经营方式和广告效应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可见有意识地利用人们的习惯心理、情感因素已在宋代广告中蔚然成风。

      其次是请名家传名声。借名人的推荐而声名鹊起,以求尽快地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为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早在战国时就有伯乐相马、马价十倍的故事,那时的个案到了宋代则成为普遍。许多商家主动向名流显达求诗求画,以此来炫耀烘托自家的商品,吸引顾客。东京相国寺东宋家生药铺掌柜好酒款待名画家李成,乘其酒醉以求其画,郑重装裱,悬挂店铺之中,招揽顾客。大学士苏轼,名倾朝野,他的大名乃至诗、词、文、书、画,自然也就具有相当的商业价值,商人们莫不孜孜求之。小有名气的墨商潘衡,为了更大的名气和更好的销路,不惜追随苏轼至海南,并大造舆论进行宣传“尝为子瞻造墨海上,得其秘法,故人争趋之……售墨价数倍于前”,(注: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潘衡墨借苏轼的名气大获成功。苏轼在儋州时卖馓子老妪请诗一首:“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注:苏轼:《戏咏馓子赠邻妪》。见《鸡肋编》卷上。)这首诗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广告作用,就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成为美谈。

      第三是借官名抬身价。以官称命名店铺在宋代较普遍,尤以药铺为多。北宋汴京大街上开设的“盖防御药铺”、“孙殿丞药铺”等,南宋临安开设的“楼太丞药铺”、“杨将领药铺”、“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傅官人刷牙铺”等,均在姓氏之后加上了官称。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述了南宋前期临安人以铺名编的对联:“王防御契圣眼科,陆官人遇仙风药”,“三朝御裹陈忠翊,四世儒医陆大丞”,“乐驻泊药铺,寇保义卦肆”。(注: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防御”、“官人”、“驻泊”、“御裹”均为医官官衔,“三朝”、“四世”强调医史悠久。还有借“御赐”、“贡品”之名树立威信名望的。邵伯温的《观进黄柑》“果州多黄柑,初比橘柚贱。一朝贡神州,妙极天下选。”(注: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56《潼关府路·顺庆府》。)写出了黄柑成为贡品后的名牌效应。

      第四是重承诺讲信用。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以“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偷工,民便用,若被兴贩,别有加饶”,对材质、做工、销售作出信用宣传;自汴京迁至临安的“荣六郎书铺”,以老店的信誉和上佳的质量赢得新老客户。杭州沈二郎经坊广告:“本铺将古本《莲经》,一一点句,请名师校正重刊。选拣道山场抄造细白上等纸札,志诚印造。见住杭州大街棚前南钞库相对沈二郎经坊新雕印行。望四远主顾,寻认本铺牌额,请赎。谨白。”(注:见清代丁申《武林藏书录》卷末。)都是通过广告树立重承诺讲信用的商家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