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02)08-0022-05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与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1](p.34)。 一、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20世纪,人类在冲突中发展,在发展中困惑,在困惑中迎来了忧虑与希望参半的新世纪。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交织着冲突、发展、困惑、忧虑和希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 (一)人类持久和平愿望的反映 20世纪,人类始终在冲突或即将冲突的不安全环境中生存、生活。由于国内利益分配不均,宗教信仰差异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对立,世界各国的政治运动和局部战争此落彼起;由于狭隘民族主义、霸权沙文主义和极端军国主义的存在及猖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烟火几乎燃遍了全球,给人类带来的遭遇和破坏史无前例。几十年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变得更加复杂与不安,而且可能更加危险[1](p.32)。人类的冲突性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冲突的形式和根源主要从意识形态的对立转变为文明或文化的差异和相斥[2]。 遏制人类的冲突,实现持久和平的根本途径,不仅仅是签订军事停战条约,也不仅仅是放弃战争、宣布中立,而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培育人类“真正理解”的理念,发展其追求持久和平的人性。正如联合国宪章所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方法”。因此,国际理解教育体现着教育在捍卫和平、遏制冲突上行使的重大使命。 (二)国际社会“发展”理念的呼唤 20世纪尤其是后半叶的科技发展迅速加快,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史无前例,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在发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越来越有扩大的趋势。 这种优势在“普世主义”看来似乎是人类发展征途上先知的化身,实质上,它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团结的障碍。“任何人类社会团结,都源于一整套共同的活动和计划,也源于共同的价值观”[1](p.38)。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本来已是分割的世界增添了一条条鸿沟,这些鸿沟割裂了人的共同的活动计划和价值观,最终导致人的“类生存”意识的渐渐丧失。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人和社会进步,因此,在人的“类生存”意识处于危机之际,教育应在发展不平衡的双方以“理解”为基石构建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使人类跨越过去的鸿沟,走向共同进步的明天。 (三)全球本位道德教育的体现 全球本位道德教育是以解决困扰人类全球问题为中心的新道德教育取向。它以“科学人文主义”[3](pp.184~186)和“生态伦理学”[4~6]为理论基础,强调教育的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这种人具有全球道德意识,“懂得个人的行为具有全球性后果,……并能够承担人类命运的共同职责中自己的一份责任”[3]。道德教育的视野由人与人、人与社会拓展到人与自然,关注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 全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价值问题,因此,解决全球问题的关键是重建人类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自身的超越”之间的新观念[7](p.368)。从“人与自然”关系来看,人类应该感悟到“人类中心主义”的缺憾,关注“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5~6],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原初简单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关系上升为伦理的(对自然的爱)、审美的(对自然界的美感体验)关系[7](p.370);从“人与人”关系来看,人类应该走出建立在竞争与专制基础上主仆关系的误区,逐渐形成全球共同营生的意识,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或伙伴关系;从“人与其自身的超越”关系来看,人类不仅应该满足于“现象世界”中物质、功利的追求,而且应有“理念世界”中精神、价值的追求。全球化时代要求人类能够超越现象世界的本性,在对真、善、美追求中拥有共同的精神理念。 (四)全球化时代的使然 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在近20年,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现象日趋明显。“全球在经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正日益加深,这种关系是由在自由贸易主义理论推动下出现的经济和金融边界的开放所造成的。”[3](p.23)全球化的特征首先体现在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现象;其次体现在新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是人口流动扩大引起的“国际移民现象”空前增长[3](p.29);最后体现在语言、衣食、娱乐、体育等文化现象的国际流行。 人类活动的全球化可能导致一个充满全球问题的危险世界,因而要求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如前所述,把道德教育建立在全球本体基础上。然而,我们应该乐观地认识,全球化的确为我们共建美好的“地球村”提供了技术上、信息上、感情上、智力上和文化上的支持。今天,人类的交流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巨大的发展与飞跃;各国、各族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与合作活动,奠定在先人尤其是近代以来的文明成就基础上,越来越走近厚积薄发的时代;普世主义遭到全人类在情感上、智力上和文化上的反对;新殖民主义面临众多掘起国家的抵制;多元文化共生的局面获得绝大多数文明区人民的认同。这些为在世界各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人们在文化理解上产生双重意识,即意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人类共同遗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