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国教育产业的观念创新与政策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教育的事业性和产业性,并不是教育的固定属性,而是对教育活动在某一历史阶段运行特征的规定。在现代社会,教育活动是事业性的还是产业性的,并不是它客观上具有的不能变更的属性,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对把它作为事业来运行有利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有利的主观判断。事业性和产业性是一根坐标轴上可变的连续体,如何对其定位,既涉及到如何进行理论解释的问题,更涉及到实践中怎么操作的问题;既涉及到属性分析的问题,更涉及到政策如何把握的问题、运行模式如何转换的问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
复印期号:2002 年 06 期

字号: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同时,江泽民同志又指出,“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2000年2月12日)阐述道:“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正确地、全面地理解教育的特性,对充分履行政府的教育义务、恪尽政府的教育职守,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育积极性、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制定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和操作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对教育产业特性的当代认识

      教育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就不再是纯粹消费性的活动,而是具有后滞性且具有持久回报效应的投资性活动,这种投资活动的经济回报率还相当高。对于这一点,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以后,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但是在其本性上,教育是事业还是产业呢?对此,20多年来我们一直争论不休。在大量的文献中,对教育的事业性和产业性都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论证。这对我们加深认识教育的复杂性和政府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政策具有深刻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在讨论有关教育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文献中,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一篇文章完全否认教育的事业性或产业性特性,只是在强调教育事业性或产业性的表现、重点、阶段、途径上有所不同,当然,也在强化教育的事业性或产业性的态度上有所不同。人们不再是非此即彼地看待教育的特性,而是认识到教育具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共生的特性。但不管是哪种观点,又总是试图确定这两种特性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试图确定谁是主导特性谁是从属特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把我们拖进了理论的困境,也制约了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

      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还是没有摆脱20年前我们讨论教育本质属性时的思维窠臼。当时争论的双方都试图确定教育的一种本质属性,然后将教育的其他属性隶属于它。这一争论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否认的,至少它加深了人们对教育生产力特性的认识,但它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上留下了许多遗憾。今天我们在讨论教育的事业性与产业性特性时,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思维方法,就会陷入同样的困境,而不利于对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动态的认识。

      理论越彻底,其解释力和穿透力就越强。笔者认为,所谓某一个社会活动的事业性和产业性,并不是该活动的固定属性,而是描述该活动性质的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事业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典型,而产业则是市场自身调节的典型,现实社会活动所表现的事业性或产业性的程度是人们对该活动在特定历史阶段运行特征上的规定;所谓教育的事业性和产业性,也不是教育的固定属性,而是对教育活动在某一历史阶段运行特征的规定。在现代社会,某一社会活动,比如教育活动,在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事业性的还是产业性的,并不是它客观上具有的不能变更的属性,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对把它作为事业来运行有利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有利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一项社会活动是以事业性为主,还是以产业性为主,并不是该活动本身不变的属性,而是人们(特别是政府)通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该活动的限制,而决定把它作为事业来运行,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的结果。因此,自然而然地,教育是事业还是产业,在我们看来,实质上是在多大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运行,在多大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产业来运行能够为社会所接受、能够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如果极端一点说,在条件成熟时,没有不能作为产业运行的事业,同样,当作为产业运行不利时,随时都可以作为事业来运行。如果用一根坐标轴来表示,坐标轴的一端代表事业性,坐标轴的另一端代表产业性,某一社会活动的特性,以三角表示,那么这个三角是可以根据人们的主观判断和需要自由移动的(见下图)。

      

      事业性和产业性是一根坐标轴上可变的连续体,这里,“事业性”与“作为事业来运行”、“产业性”与“作为产业来运行”是同样的意思。在笔者看来,既涉及到如何进行理论解释的问题,更涉及到实践中怎么操作的问题;既涉及到属性分析的问题,更涉及到政策如何把握的问题,运作模式如何转换的问题。在这里,教育是事业性为主还是产业性为主的问题,就被转换成了在多大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运行,在多大程度上把教育当作产业来运行更为经济合算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转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符合事实的;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有理论意义。它对于更新教育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对增强教育研究的社会功效和应用价值都非常重要。

      当我们把某一社会活动作为事业来运行时,也就是我们认为它具有事业性时,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这一社会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这一活动的投入不能获得高于成本的直接经济回报,这一活动必须由政府来运行,它主要受国家计划的控制和调节,对它的社会效益的重视超过对其经济效益的重视;而当我们把某一社会活动作为产业来运行时,也就是我们认为它具有产业性时,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一社会活动可能获得高于投入成本的回报,这一活动可以由企业来运行,可以由市场来调控。教育作为事业或作为产业来运行的特点和条件可以概括在下表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