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1)04-0078-04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的投入与产出的变动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依存于组织的技术系统,技术因素对组织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高等学校也不例外,本文将讨论教学过程中技术因素对学校效率的影响。 一、技术的含义 组织理论家雅克·埃尔卢把技术界定为:“技术是为了达到某些实际目的而对知识的组织与应用。它包括具有物质的表象的工具和机器,同时还包括那些为解决问题和获取某种所期望的结果而使用的智力技巧和方法。”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对这一界定进行了细化,认为技术至少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干预;(2)技术涉及物质装置;(3)技术涉及技艺;(4)技术涉及知识;(5)技术涉及目的;(6)技术是一种可操作性的体系。[1] 由此,我们认为可以将技术归为两大类: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 (一)工具技术 工具技术是传统的工艺技术,如机器、计算机、工具等,也就是雅克·埃尔卢所指的“具有物质表象的工具和机器”。这类技术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物质性与有形性,它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工具而独立存在,它本身可以与使用者相分离。早期组织管理理论中的一些技术学派理论家所研究的技术就是这类技术。后来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杰出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提出了机械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概念。他在1973年出版的名著《后工业社会的来临》[2]中预言:“20世纪下半期要发展一种新的智能技术,它到本世纪结束时有可能像机械技术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那样在人类事务中占有同样突出的地位。”对于机械技术,贝尔教授并没有界定,他只提到“就像汽车或数控机床是一种机械技术一样”;而对智能技术,他认为,“就是用规则系统来代替直观判断”。他进而说明:“新的智能技术的特点是,它能确定理性的行动并识别实现这种行动的手段。”智能技术之所以能形成,“只是因为有了智能技术的工具——计算机”。从这里看出,贝尔教授的智能技术已经包含了知识技术的内容,但总体而言,仍归属于工具技术。 (二)知识技术 知识技术是人们驾驭工具技术的技艺、技能以及可以自行把一定的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知识。这是一类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也就是雅克·埃尔卢所指的“那些为解决问题和获取某种所期望的结果而使用的智力技巧和方法”。这类技术的重要特点是其信息性与非物质性,他存在于使用者的大脑中,本身不能离开使用者而独立存在。知识和技术并非同一概念,但知识与技术是存在部分包含关系的,尼科·斯特尔在其所著《知识社会》[3]一书中研究了知识的分类,认为知识可以分为理论知识、科学和技术知识;意义的知识(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知识)、生产性的知识(主要表现为自然科学中的知识)、行为知识(作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等。同样,我们从技术分类的角度看,一部分知识也表现为技术,这便是我们所称的知识技术。 知识技术的产生由来已久,可以说它伴随着工具技术的产生而出现。但在工具技术处于机械状态时,它表现为知识技术的低级形式——技能、技艺、经验和规则等;而随着工具技术中的智能技术的产生,知识技术的高级形式——专业知识也就凸现出来,并且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同样,我们也可将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分为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 二、工具技术与高等学校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工具技术包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远程传播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过程中工具技术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有效接受的信息量即学生的学习效率来实现的。这类技术之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扩大的功能。这是指教学类工具技术能够增加例证的数量和范围,提供众多模拟现实的活动,扩大学习者活动的空间。不仅自然学科的教学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实验,模拟各种自然现象,说明各种科学原理,社会学科的教学也可借助计算机进行案例教学,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地扩展了。学生在教学类工具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有效地进行科学认识和科学探索活动。二是组织的功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将丰富、零碎的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具有交互功能的技术可以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反馈,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控,从而具备一种组织的能力。三是表述外化的功能。教学类工具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将认知方面的矛盾外化,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晰。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以一种共享的、开放的形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供学生共同讨论以寻求解决,而不是将问题和矛盾潜藏在学生个人的心头。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每门课都有网站,学生可以直接上网讨论。网上讨论有利于消除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讨论时的畏惧心理。 由此可知,工具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现实中这类技术在高等学校的应用情况如何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大量的现代技术工具并运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如电视和计算机技术等。但从实际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师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师对现代工具技术的应用还视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采用,也收效甚微。因为现代工具技术作为一个外部因素,其对教学系统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作用都要求系统内其他因素产生相应的变化,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生相互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