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陆的台湾诗学”的论争

——不朦胧 也朦胧——评古远清的《台港朦胧诗赏析》

作 者:
向明 

作者简介:
台湾 向明

原文出处:
华文文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近年来,两岸诗评家关于“大陆的台湾诗学”的论争,是两岸文学交流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被公认为90年代前期台湾十大诗事之一。由于长期的隔阂,在交流中引起误解甚至争议,是十分自然的。本刊无意参加这场论争,更不想为任何一方辩解和助力。在此,较为集中地转载论争各方的文章,只是希望能够为同样关心与思索这一问题的读者提供一些信息,为推动海峡两岸诗学的交流尽一点力量。

      本书赏析的台湾现代诗,一首都不是大陆所谓的“朦胧古怪”,怎可以贸然放在同一天平上来论衡,混淆读者的视听呢?

      1991年7月25日广州出版的《华夏诗报》第59期上,在“诗坛现况追踪”专栏,一位南乡子先生写了一篇《在“港台热”的背后》,就大陆的“诗的港台热”所出现的一些怪现象,作出长篇的报道和慨叹。其中有关大陆评价港台及海外华人诗作方面,有这么一段描写:

      就评价而言,如果是出自严肃认真的研究港台及海外华人作品,作出公允的有见地的评价,使港台以及大陆诗作者有所借鉴,或从中引出教训,有所教益,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这些年,确也出现过一些较有质量的评论,但是,时下有些诗评者热衷于评价作品却另有动机……有些评价就是不作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靠一些表面的,过时的,二三手材料东拼西凑,滥发议论。本来只属一般诗人,却动辄冠以“著名诗人”的桂冠,甚至说他的诗字字珠玑,已成了什么“主义”的代表,而其“主义”又是“闪耀着对时代光芒的传统美”!有的又言之谓“中西技艺交融”,真让读者不得要领。有的甚至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说对方是“超越政治”的,为对方贴金。如此等等,总之是见一个,评一个(准确的说是捧一个,拉一个)。对有些诗,有不少肤浅之作,却在引经据典,说得神乎其技,成了“佳作”、“杰作”,使一些港台诗人看了,也颇有烦言,说“太离谱,太离谱了。”

      这篇文章到台湾后,确实使我们这些在台湾的诗人开了眼界,也才知道台湾诗人一下子就在大陆走红或出名,原来是在这样的一种推销手段下所达成,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因为当时这些所谓评介尚未传来台湾,也就无从共赏。同时心里多少还有点疑问,莫不是南乡子先生出于一种吃味心理,而作出这种无情的挞伐。

      经过这两年的交流,这些评价文字都已印成书,一本本都传到台湾来了,诚如南乡子先生所言,我们在台湾的诗人看了真的都不禁要嚷“太离谱,太离谱了!”岂只是离谱,有的简直是荒谬得妙不可言。譬如其中竟然还有硬与台湾诗人攀亲带故,写出鸡兔同笼式的所谓赏析文字。

      试拿1989年4月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署名古远清所编选的《台湾朦胧诗赏析》,以及续后由同一人编选,于1991年3月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台港现代诗赏析》两书为例,可见其捧、拉和乱搞关系的一般。

      谁都知道所谓“朦胧诗”在大陆根本就是一个对诗污蔑的称呼。在大陆一贯教条式的文艺政策下,被称为“朦胧诗”的不但被批判有负面意义,甚至会作为攻击斗争的口实,还可能冠上“化大众”、“精神污染”的罪名。在大陆文学批评界早把“朦胧诗”作为“古怪诗”的同义字,并批判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一股逆流。好多所谓“朦胧诗人”就是这样的被打击得抬不起头来,甚至亡命海外。

      也许是这位写赏析的先生对他们所谓朦胧诗有所偏爱,有心要将朦胧诗平反吧?也或许是为了相反的理由,证明朦胧诗的其来有自,这种精神污染的罪魁祸首是来自台湾,台湾诗人早就是写朦胧诗的老手,于是迫不及待的,抓起几本台湾出版的诗集或诗选,就炫耀似的编写起这本所谓的《台港朦胧诗赏析》起来,以证明他对“朦胧诗”的权威,更表示他对台湾诗人社会的了解。更举证朦胧诗的始作俑者并非大陆诗人。

      这本所谓《台港朦胧诗赏析》里,一共赏析了台湾诗人24位,香港诗人6位。台湾诗人的作品有幸被赏析的包括已经作古即将三十年的覃子豪,寄寓美国多年的纪弦、郑愁予、林泠、夏菁、杨牧、叶维廉、非马,其次才是真正在台写诗的羊令野、周梦蝶、余光中、洛夫、罗门、蓉子、管管、张健、林亨泰、商禽、白获、辛郁、席慕蓉、冯青、施善继。我们看到这些人选诗人的名字,就可知道写赏析的人对台湾诗的面貌真的一无所知,根本是在故入人罪似的胡编乱凑,这些诗人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他们诗风不但不是如大陆所谓的朦胧古怪,而且还清纯剔透,古典庄重得一直让人称颂。就是几位追求现代精神的诗人,他们也只求诗的含蓄升华、精炼纯粹,岂可擅加朦胧的帽子。

      当然,为了台湾也有朦胧诗的罪证确凿,在这本赏析的前言里,赏析者还特别为台湾也有朦胧诗编了一段历史,他这么说:

      在台湾,大量的“朦胧诗”则产生在50~60年代。不过,台湾从1953年纪弦创办刊物起,并未有过“朦胧诗”的称谓,只有“现代派”、“现代诗”的说法,而“现代诗”在现在的大陆诗坛,被许多人认为是“朦胧诗”的同义语。所以这本小书叫“台港朦胧诗赏析”,还不至于离弦走板。更何况台湾著名诗人覃子豪早在他的《诗的艺术》中,就曾多次论述朦胧美。……更何况台湾的现代诗,是彼岛在政治、经济方面依赖西方社会的一种反映,是对50年代“战斗文学”的一种反叛,它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