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口文艺

作 者:

作者简介:
萧君和,广东佛山大学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员,邮编:528000

原文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口文艺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类型。人口文艺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乃至人类进步事业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那么,人口文艺的涵义、范围如何?它怎样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怎样才能提高人口文艺创作水平?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点探讨。

      一

      有人说:“人口文艺是以人口文化为题材的文学艺术活动。它通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剧、电视纪录片、广播剧、民间文艺等文艺形式,传播人口文化意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编《人口文化论》,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150、180、193—194页。)这种关于人口文艺涵义的说法对吗?不对。 因为这位同志在讲这段话之前,还说过这么一段话:“人口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我过程中,对于人口问题进行不断思考、认识、实践所获得的精神成果和文化成果。”(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编《人口文化论》,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150、180、193—194页。)(重点为引者所加)衔接这位同志所说的先后两段话, 人们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人口文艺是以“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我过程中,对于人口问题进行不断思考、认识、实践所获得的精神成果和文化成果”为题材的文艺活动。这怎么说得通呢?须知,第一,人口文艺只是以“对于人口问题进行不断思考、认识、实践所获得的精神成果和文化成果”为题材的话,人口文艺创作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第二,以精神成果和文化成果为题材的说法,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是文艺唯一源泉”这个著名论断的否认。那么,人口文艺的科学涵义应该是什么呢?

      人口文艺是用形象反映自身生产活动和表达对人自身生产活动的思想感情的文学艺术类型。或者说,人口文艺是对人自身生产活动的形象反映,和关于人自身生产活动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理由就是:文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社会实践活动。人自身生产活动,或者说人口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活动的一部分,与之相应,作为文艺一个组成部分的人口文艺,当然是对作为社会生活活动一个组成部分的人自身生产活动(或人口生产活动)的形象反映,以及相应的思想感情的形象表达。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详细说一说。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家庭产生的人自身的生产与被称之为“劳动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样,是人们的直接生活(亦即社会生活)的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简言之,人自身生产活动、人口生产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因此,由于文艺是社会生活(亦即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反映,作为文艺一个部分的人口文艺,理所当然地就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人自身生产、人口生产的反映。诚然,人口文艺也要表达对包括人口文化意识在内的人自身生产活动的思想感情,但是,根据唯物主义观点,与反映人自身生产活动相比较,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是第二位的事情。

      二

      既然对人自身生产活动的形象反映,以及关于人自身生产活动的思想感情的形象表达就是人口文艺,那么,以人自身生产活动(或人口生产活动)为题材的文艺都是人口文艺。这就意味着,从时间的角度看问题,人口文艺决不只是现代人的发明,它早就有了。从空间角度看问题,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好些作品都可以算是人口文艺作品。

      (一)人口文艺的发生、发展有着久远的历史。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的《俄狄浦斯王》取材于杂婚的母权制家庭向父权制家庭过渡时期的古老传说,反映了由杂婚制经过血缘家庭(群婚制)、普那路亚婚姻(外婚制群婚型)、对偶家庭(群婚制向个体婚制的过渡)等到一夫一妻制的转化,因而可以视为早期作家创作的人口文艺作品。我国彝族支系阿细人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的第二部分“男女说合成一家”,记录了阿细人婚姻上的独特风俗习惯,真实地反映了阿细先民纯真的爱情;流传于黔东南苗族聚居区的苗族创世史诗《苗族古歌》中的《洪水滔天歌》,通过歌唱“兄妹结婚”,记录了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苗族先民对民族早期婚姻、自身生产的想象和解释,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人口文艺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了俄国农权制改革后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冷酷,但它通过对安娜悲剧和列文、吉提爱情的描写,体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人口文化思想,(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编《人口文化论》,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150、1 80、193—194页。)因而也可以看作是具有人口文艺性质的作品。 通过以上的举例说明,我们完全可以说,人口文艺不是近年来出现的文学艺术类型,它的发生、发展是有着久远历史的。

      (二)人口文艺的范围是宽广的。彭珮云副委员长在第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人口文化大有可为》中指出:“‘人口文化’的内涵非常宽广,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遇到的诸多问题,比如优生、优育、优教、青春期教育、恋爱、婚姻、男女平等、家庭伦理道德、敬老、爱老、养老、扶助残疾、扶贫救困、爱国卫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吸毒、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公害……,都涉及‘人口文化’,都有待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编《人口文化论集》,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年版,第8—9页。)彭珮云副委员长在这里讲的是“人口文化”的内涵,其实作为“人口文化”组成部分的人口文艺的内涵也是如此。这就是说,诸如反映从优生、优育、优教、青春期教育、恋爱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到反对吸毒、赌博、卖淫、嫖娼之类社会公害的与人自身生产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活,以“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遇到的诸多问题”为题材的文艺作品,都是人口文艺作品,或具有人口文艺成分的作品,这就表明,人口文艺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范围是非常宽广的。正因为如此,许多同志认为赵树理的以反对封建观念,争取自由恋爱为题材的《小二黑结婚》,宋丹丹、黄宏表演的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以反对吸毒、维护生命为题材的具有强烈警世性的因而获得第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的电影《白粉妹》,都是优秀的人口文艺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