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一 世纪之交,教育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在物质文明方面取得最伟大胜利的时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仅正在成为地球村的村民,而且已经在预定太空旅游的船位。但是,人类在精神生活方面却没有能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发展,甚至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20世纪同时又是战争频繁,冲突不断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的局部冲突,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吸毒、酗酒、暴力、色情犯罪等,日胜一日地泛滥;家庭破裂,人们精神紧张,自杀现象增加……。人们提出了“全球精神危机”的问题,(注:参阅:布热津斯基.失去控制:二十一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认为解决精神危机将是未来世纪的首要问题。而在克服精神危机方面,教育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在世纪之交普遍关心教育及其改革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率性之谓道”,说明中国古人是以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为理想的目标,反对人为物役,悖逆人性。在西方,也有“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理想。教育,根本上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帮助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就是教育的本质。 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思想,以教人做人为中心,反映了教育的这一本质。孔子回答弟子“子奚不为政?”的问题时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注:论语·为政.)他把教育看作为政治国的基础,认为只有普遍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长治久安。所以他提倡“为己之学”,以培养“成人”为目标。孔子这一思想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成人”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传统。直到近代,清华学校成立,虽以派遣留美学生为主要任务,也还是将道德和人格教育放在首位,要求学生成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可是在文明发展中也出现了背道而驰的现象。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本来是人类发展的手段和工具,但在许多情形下却被当做目的。反映到教育上,机器工业的发展需要有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也要求工人掌握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适应于这种需要,西方近代的教育转向了以智育为主,以培养科学技术人员和有文化的工人为目标。应该说,教育的这个变化,是一大进步。它对近几百年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这一变化同时也带来弊病。沿着这一方向发展的结果是,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道德人格教育愈来愈被忽视。教育目标不再是培养全面的人,而是科学家、工程师、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人的教育,演变成了职业教育,发展起了专科教育和专科的学院。工科的学院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的主要职能,被归结为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给学生以工程师的训练。教育成了单纯为发展科学和发展工业服务的手段,对人的培养也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化了人的片面发展。这不仅影响了人在道德、人格上的健全发展,导致社会的道德精神危机,而且使人愈来愈专业化、技术化,愈来愈局限于狭小的专业的范围之内,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和淡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迅速加剧这一趋势。 面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本世纪的70年代以来,关于教育如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发表了几篇重要的报告。1972年,以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 To Be——The World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一译为“学会做人”)的报告,提出“学会生存”的口号。报告的主要思想是“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具体提出了进行终身教育、加强普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等观点。而其主旨在于“力图解决战后教育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相适应的问题,力图解决当代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要求教育担负起传授年轻一代在当代社会激烈变化的条件下求得”“生存”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注:徐辉.‘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的呼唤[J].比较教育研究所所庆专刊,1995.)但报告仍局限于工具性的教育,着眼于培养科技和工程人才,没有进一步提出“教育危机”的问题。 随着社会道德精神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出现,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各种主张。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口号,呼吁学会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它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学会关心”所提出的问题,超出了科技和工程教育的范围,是“教育观念、伦理观念和教育发展方向的又一次重大的变革与更新。”(注:徐辉.‘学会生存’与‘学会关心’—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的呼唤[J].比较教育研究所所庆专刊,1995.)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1996年,该委员会发表了他们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报告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和学会共处。除了第一项是属于知识范围,其它三项都是属于做人的范畴。报告还特别提出,对于富尔报告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应该“扩大其内涵”,“除了适应职业生活的变化外,它还应当包括人格、知识和习性的继续塑造,以及批判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继续塑造。”(注:雅克·德洛尔.论未来教育[J].信使,1996.)这几个报告,反映了人们对于当前“教育危机”和未来教育的认识的发展。“学会关心”和“学会学习”的提出,标志着对教育的认识重又回到对人的培养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