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826(2001)01-0080-03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人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影响的结果。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理应是关心和支持的重中之重。为了使“综合管理,多管齐下”的思想落到实处,我们想从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我国的学校教育事业所需要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等六个要素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要想把对教育的关心和帮助落到实处,就必须深入考虑每个要素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们确定教育目标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角度出发对人全面发展的思想的另一种表述。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我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心与支持,首先应具体表现为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关心和支持。 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虽然是终生的,但到了青年时期,在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之后,即个性(人格)基本形成之后,教育影响的作用就会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关心和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教育比滞后教育的效果好得多,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理应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学校,也应予以相应的重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成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应以提高民族素质为主要任务。为了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明确规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应有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层次关系和递进关系。 确定了目标之后,教师就是实现目标的中坚力量。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质量、教师工作的实际效能,直接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全社会应当关心教师队伍的状况。具体来说,应关心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别是帮助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他们的劳动具有无私的奉献性和无比的艰巨性。他们既无显赫的权力地位,又没有特殊的生财之道。为了能够使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工作,社会应当主动地关心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待遇。学生家长和学校社区也要关心学校的工作,设法支持和帮助教师提高工作的效能。要使教育工作有实效,就必须将对教师的关心帮助落到实处。对于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能尽如人意的问题,也应当认真加以解决。应从教师的培训,资格的认定和教师法的落实等方面严格要求。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从原则上讲,家长、教师、学校和政府对我们的下一代都是非常关心的,是愿意尽全力帮助的。但是,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目前,人们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缺乏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在有些方面甚至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比如说,一些家长“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往往会导致出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出现亲子反目、毙子杀母的惨剧。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采取加压、加负的做法,结果却造成学生厌学逃学、辍学或破罐子破摔的恶果,严重妨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出现,本质上都是由于不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所致。因此,在宣传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宣传和学习,增强按科学规律教育的自觉性,可以说是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实质性的关心和支持。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有关教育问题的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忽视或无知。人们的有些做法往往超越孩子的年龄阶段。例如,在幼儿园时期,有人过早地进行文化课的教学,结果妨害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也有人不考虑孩子人格发展的复杂性,对孩子迁就溺爱、纵容放任,结果造就了孩子自私偏执的恶习,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是不了解孩子们的个别差异,不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但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却采取简单化、想当然的办法对待,结果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一些本不应当发生的问题,变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因材施教,自然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不了解学习过程的实质和规律,不能按照学习的规律教育学生。例如,不了解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不了解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不了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采取蛮干的方法,这自然不会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是忽视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这具体地表现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多有议论。当社会上出现了学生犯罪问题、自杀问题、出走逃学问题等等之后,人们往往直接将它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这种看法也有偏颇之处。因为上述问题的出现学校应承担一些责任,但是有一些责任可能在家长方面,也有一些则可能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号召“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包括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各有关方面都应当承担责任。当然,学校教育应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特别在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都应当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