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环境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教育环境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为了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环境的结构、特点和教育价值。据此,提出了“全境教学”的概念、实施策略和创设、运用教学环境的原则。教学环境的研究对纠正以往教学理论的偏差,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环境是一个涉及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和文化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本文试对与教学环境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教学环境的构成与特点

      教学环境(Teaching Enviornment)是贯串于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生理(生物)、物理(物质)与心理(精神)因素的总和。从主体构成看,它包括教师教的环境和学生学的环境两部分。从内容构成上看,它包括生理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三部分,形成了一个三维整体(见下图)。

      

      自身的生物特点,如健康状况、大脑发育、年龄和个性等。物理环境是教学环境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部分,如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编排和自然条件(声、光、色彩、温度、气味)等。心理环境是教学环境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部分,如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群体规范、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其中,生物因素为内环境,物理和心理因素为外环境。

      一般地说,教学环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学生影响的自发性和潜在性。教学环境对学生来说尤如空气和水一样,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教学环境作为主体知觉的背景而存在,刺激强度较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常使学生不知不觉或意识不很清楚的情况下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对学生影响的双重性和双向性。教学环境中蕴含的信息具有矢量性,它或者指向教学目标、对学习活动产生正面影响,或者背离教学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然而,学生并不是单向地只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自身又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反作用于环境。第三,教师创设和运用教学环境的科学性和目的性。教师是按照教育教学目的,依据科学的教学规律设计和使用教学环境的。在这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有目的地选择或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预期的态度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环境的教育价值

      正确、恰当地认识和估价教学环境的教育价值,是教师积极创设和运用教学环境,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对教学环境价值的认识,古已有之。我国北宋时期的教育家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中写道:“古之学者易,今之学者难。古人自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有文采以养其目,声音以养其耳,威仪以养其四体,歌舞以养其血气,义理以养其心。今则俱亡矣,惟义理以养其心尔,可不勉哉!”①这说明丰富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列女传·母仪》中记载的“孟母三迁”和“断杼教子”的故事则从实践角度表明了选择和创设教育环境与情境对学生成长、激发学习热情的重要作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法”等也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教育环境价值的认识。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的认识大都是零散的,粗浅的,有的甚至是不科学的。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系统地认识教学环境的教育价值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教学环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情绪。环境心理学和教学环境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认知与情绪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智力活动水平,离不开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出:“环境剥夺者”和“环境干扰者”由于刺激的缺乏和过剩,都使大脑的活动水平下降,情绪急燥不安,严重者伴有幻觉出现。光线环境、声音环境、温度环境等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绪。吉利兰德(J·W·Gililand)关于教学环境温度的实验研究表明,最适宜于学生智力活动的室内温度为20~25℃,环境温度每超过这个适宜值一度,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应降低2%,教室温度超过30℃以后,智力的活动水平与持续时间就会大为降低和缩短②。颜色对学生的认知与情绪亦有较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浅蓝色和浅绿色可以使学生心情平静、解除大脑疲劳、提高用脑效率;而浅红色和深黄色可使学生情绪激动,大脑兴奋,尔后又趋于抑削。

      不仅教学的物理环境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绪,教学心理环境的影响更明显。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感到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情绪能激活大脑,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引起和保持人的兴趣,产生超常的记忆力、活跃创造思维。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研究表明了情绪唤醒水平与智力操作效率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