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识教育价值观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键词 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观

      所谓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借助知识的传授,将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操作和训练,去养成受教育者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可以说,离开了知识的接受,就没有教育。探讨并形成正确的知识教育价值观,不仅有助于教育过程有效地展开,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教育活动既合乎规律,又体现价值。

      1

      什么是教育价值?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不同认识和评价,就构成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知识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中所包含的知识的属性的认识以及在满足自己需要基础上对知识目标的选择。

      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其属性有很多,如它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的认识活动规律,它凝集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经验,体现着人的智慧等。但知识的这些属性本身并不构成人们的知识教育价值观,它只是知识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即人们的需要对象。构成教育中知识价值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人的需要,只有当知识的客观属性与人的需要相联系,并进入人的选择意识范畴,才是完整的知识教育价值关系。正是由于知识的不同属性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才体现出知识的教育价值。例如,通过知识的掌握,人们可以认识客观世界存在的形式及其规律,并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去进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创造活动;再如,科学知识中所包含的人类思维形式,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来说,是一种具有伟大训练价值的因素,因而,它可以满足人们提高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需要。可见,知识之所以具有教育价值,是其客观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特性所决定的。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由于主体对知识的客观属性认识不一样以及不同时代对知识产生不同需要,便出现过不同的知识教育价值观。譬如,有的人选择的是科学知识的训练价值,通过学习数学去训练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去训练人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物理、化学去训练人的实际操作能力等;而另外的人则可能选择科学知识的陶冶价值,即通过知识的掌握去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兴趣,象历史这门学科,它应给人以历史文化熏陶,通过知晓历史而使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百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则应注重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使人不仅能够发展美、鉴赏美,也能自觉去追求美和创造美。在现代社会,迫于国际竞争和技术决定论的影响,更多的人注重的是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通过掌握知识为将来的谋生作准备,通过科学技术的普及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人,而对着复杂的知识系统和具有不同属性的知识内容,的确存在着一个如何确定自己的知识价值取向问题,这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人类即使具有了广泛而正确的知识体系,他仍然面对这样的问题:对于这种知识他将怎样办以及将利用他所掌握的知识去做些什么。”①

      2

      笔者认为,在促进学生不断地得到发展这一特定的范畴里,知识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即功利价值、认知价值和发展价值。

      (一)科学知识的功利价值

      所谓功利价值,是与指导个体的具体行为相联系的一种价值,它在个体实现其目标中具有方法、手段的意义。在习惯上,人们也将功利价值称之为实用价值、应用价值。例如,一个工程师,其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知识对他而言,就是一种具有功利价值的知识,而一个营养学家,其化学、生物学、生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具有功利价值,至于一个社会学家,其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具有功利价值。因为,在这些人的知识结构中,上述分别列举的知识是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或手段,使其行为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理解知识的功利价值的关键在于把握不同主体对知识的不同需要,以及在需要的基础上对知识价值的取舍。一般来说,可以把满足主体的生存需要、服务于主体最现实最直接的目的的知识价值取向,视为是追求知识的功利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首先肯定了知识的功利价值:“获得任何一种东西有两项价值:作为知识的价值和作为训练的价值。获得某一种事实的知识,除了用以指导行为外,也可以用来练习心智;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它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时的效果。”②斯宾塞这里的“指导行为”就是一种功利价值,而“训练心智”则指的是知识的认知价值,并且获得前一种价值是获得后一种价值的基础和条件。正是基于这种看法,斯宾塞提出了实科教育思想及实证主义知识教育价值观,从而推动了西方教育由传统的古典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的演变。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肯定知识的功利价值,是从知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上来讲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可以把知识的功利价值理解为知识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但并不能由此出发而推导出知识教育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或工具主义的结论。实际上,追求知识的功利价值与“功利主义”、“工具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首先,承认知识的功利价值是从科学知识的基本属性而言,即任何知识,它总是为人所用,总必然地具有某种效用性,正是由于这种效用性,人们才试图通过接受和掌握知识去提高社会行为或个体行为的质量,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不断超越知识本身的目标,追求更高的价值。但“功利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哲学概念,是将“有效性”原则引伸到真理论上,导致有用即是真理,“功利”成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所不同意的。其次,我们讲知识的功利价值,是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上来讲的,它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要求。这种在理想与现实结合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与工具主义教育价值观也不相同。工具主义价值观是一种资产阶级价值观,它不管人的生存状况,也不管不同主体的现实需要,而是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要求劳动者运用知识去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知识的功利价值、人的创造才能不过成为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历史上,18、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双轨制”,尽管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教育价值观中的“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产物。第三,我们今天强调发挥知识的功利价值,不仅仅限于知识对人们实际行为的指导上和对社会生产的积极效用上,还在于知识的掌握对人追求更高发展目标起着奠基的作用。人们正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相应的认识能力和精神素质,才不断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物质自我与精神自我。因此,知识的功利价值不仅包含“实用”、“实效”等含义,还包括“基础”、“前提”等含义,是人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