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农耕起源初探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农耕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是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欧美学者称其为“农业革命”。

      一

      世界农耕开始出现于亚洲。亚洲农耕发生的时间距今约九千年左右。中国广西桂林甄皮岩洞穴遗址,是目前亚洲发现最早的农业遗址,经测定绝对年代为9000±150年。

      在距今约七八千年前,西亚已有相当发展的原始农业,成为亚洲农耕起源的一大中心地。新近研究结果证明,当东半球进入新石器时代,西亚沃土地带的人类已转入种植植物和驯养家畜,过着定居的原始农耕生活。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公元前5千年以前的西亚新石器文化,在今小亚细亚境的有:无陶哈奇拉尔文化、有陶或早新石器之沙塔尔·休于文化、哈奇拉尔新石器晚期文化、麦尔新文化以及康哈桑文化。其中小亚细亚南部的沙塔尔·休于,是属于公元前6700~5700年农村遗址,占地约十三公顷,规模较大,居民从事于狩猎、农业和畜牧业,农作物为小麦、大麦,兼种蔬菜与果类食物。在今叙利亚——巴勒斯坦境的有:耶利哥前陶新石器文化A、耶利哥前陶新石器文化B、比不罗期早新石器文化、阿木克文化B和阿木克文化C。其中耶利哥农村遗址,占地约四公顷,估计有居民(农民)2000人,在居住区内已发现有贮存谷物的仓库,石器有石镰、石刀、石斧、石镞。在今伊拉克境的有:前陶耶莫文化、哈逊纳新石器文化、耶莫有陶新石器文化、哈雷夫文化等。其中耶莫遗址比沙塔尔·休于和耶利哥小,估计仅有住宅20~25个。居住在这里的人已开始种植红小麦、小麦和大麦,还种植扁豆、豌豆和小黧豆。哈逊纳农村遗址,位于底格里斯河流域,定年公元前5301±206年。哈雷夫农村遗址在幼发拉底河支流卡布尔河上游,时代紧接哈逊纳文化,结束于公元前4300年。这些农村遗址均发现与农业有关的陶器,并有母神之类的陶像。另据R·布雷伍德教授研究认为,西亚早期的农业遗址还有在今土耳其境的萨约吕和在今伊朗境的甘尼·达勒。①

      从十九世纪下半期起,关于农耕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在东大陆,是从驯养家畜开始,在西大陆,是从靠灌溉之助栽培食用植物……开始。”②也就是说,住在东大陆(东半球)的古人类是从驯养牲畜开始的,他们的原始农耕发生在原始畜牧业之后;提出西大陆(西半球)是从栽培食用植物开始,意味着世界农耕(栽培食物)始发于西大陆,而不在东大陆。我认为这两点都不准确。近三十年来西亚有关考古材料早已证实,与这一说法相反,农耕和家畜饲养不是单一出现在东西大陆,而是起源于两个大陆不同的中心的地方。西亚沃土地带不仅是东大陆农耕发生较早的地点,也是亚洲农耕发生较早的地区。

      据学者们研究,西亚沃土地带的原始经济,大致经历了采集狩猎经济(公元前7千年以前)、原始农耕经济(公元前7千年~公元前5千年)和村落农业经济(公元前5千年以下)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第一阶段采集野果、根茎与捕捉野兽并举;第二阶段植物种植与畜牧并举;第三阶段田野农业与蓄牧业并举。

      又据学者们研究,古代世界文明可分为三大区:(一)西亚、北非、南欧文明区;(二)东亚中国和南亚印度文明区;(三)中美和中央安第斯文明区。各地区最早的粮食作物,由于原来野生品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在美洲是以玉米、马铃薯为主;在东亚、南亚是以小米、大米为主;在西亚、北非、南欧是以大麦、小麦为主。

      西亚早期农耕的发生,是在旱地?还是在大河流域?这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这里必须打破一种传统的说法,即:世界古老文明(包括农业文明)最早只能起源于大河流域。在我看来,文明起源的生产力条件与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城市的发生,而农业最初全靠天然降雨灌溉,故农业文化最早不一定全在河流平原,有的可能是在高地边缘或旱地。西亚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冰河期结束,气候转暖干燥,这里的早期农耕大概就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故可称为旱地农业或山地农业。又如公元前5900~5400年的哈逊纳文化,其农耕文明的建立,也是在沙漠高地的边缘。

      中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是亚洲农耕起源的第二个中心地。就现已公布的考古材料,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系统;(二)豫中地区的斐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系统;(三)冀南、冀中、豫北地区的磁山文化-后岗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中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的农耕发生最早。

      老官台文化亦称“大地湾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水流域、陕西关中和丹江上游,经试掘或正式发掘的遗址有:陕西宝鸡北首岭、华县老官台、元君庙、甘肃秦安大地湾、渭南北刘、临潼白家等。老官台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比较原始,以打制为主的石器,有用于农耕的石斧、石铲、石刀,骨器有锥、镞,陶质工具有纺轮。老官台文化的年代,经测定距今7200~6300年,延续900年左右。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其发展序列是:西安半坡型→陕西渭南史家型→河南陕县庙底沟型→山西芮城西王村型。出土的生产工具有以磨制为主的石器,主要是斧、铲、锛、刀、凿、磨盘、磨棒等,骨、角、蚌器也多为磨制,并有多种纹饰的陶器。饲养的家畜是狗和猪。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已有定居的村落,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饲养、采集和渔猎。在半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粟的遗存和芥菜或白菜的种子。仰韶半坡型的年代,经测定,最大数据距今6140±120年,最小数据距今5585±105年。仰韶文化的早期,即半坡型和史家型时期,磨制石器数量增加,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比老官台文化时期有所进步,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女子,男子从事于辅助性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