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是1985年5 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上最初提起的。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在这次座谈会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概念,经过两个月到同年7 月把它改成为题为《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论文在85年第5期《文学评论》上发表了。 这篇文章引起学界很大的反响。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概念马上扩散,特别是被比较年青的学者热烈支持着。例如陈思和在《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韩国语版序文里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三时期设定为从1985年以后称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时期”(陈,7)(注:指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韩文版,青年社(汉城1995年)。后面数字是指引文页码,以后的同类说明不再加注。)。 我们可以概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肯定性意义如下。 一,它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过程看成一个有机性整体,而离脱了近代、现代、当代三分法,向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桎梏。 二,它解体从来文学史认识上把文学史还原为社会政治史,按照社会政治史规定文学史的顽强习惯,提示了从文学本身认识文学史的可能性。 三,如陈思和所说的,它的“无定型的文学本体”使研究者“可以投身各种主体认识,作出各种自由注释”。陈思和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命题的提出,不但解放了现代文学的研究对象,也解放了研究者自身”(陈,8)。 四,它把1898年开始的士大夫文学改良运动与1917年开始的新文学运动之间的关系认定为连续性关系,把1898年设定为中国现代文学起点,为中国现代文学起点论开放新的格局。它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断裂,但跟从来的断裂论很不同,认为一种像胎儿通过断裂脐带成为从母体独立的个体似的作为“深刻的连系”的断裂,以提示两者之间的关联。 五,它设定作为大体系的世界文学与作为小体系的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这构图,突出中国现代文学形成和展开对于世界文学所持的同步性,认为中国文学跟世界文学一样具有同等资格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超越了对于西洋文学的劣等心理及盲目排击西洋文学的态度。 六,它打破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个部类的割裂,试图紧紧连系。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是确实有其开创性的。而近十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随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开放的道路,产生了令人刮目的成果。 可是,上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肯定性意义不过是相对性的。它们都各有问题,带着一些偏向。不少问题虽已克服,有的问题却恶化,有的偏向深化、产生歪曲。因而需要批判。1985年以后的进展或是变化固然需要检讨,但首先需要批判性地阅读作为其母胎乃至原形的是《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因为以后变化的萌芽大都已经潜在母胎乃至原形中。我们的批判不是非难,只是求客观化,相对化而已。首先要说明我们的批判基本上是在同志的立场上出发的。 2.批判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理论的核心正在有机整体这个概念上。 把中国现代文学认为一个整体的时候,重要的是整体性内容是什么。“二十世纪文学”这个命名不过是一种不具内容规定的命名。它只单纯指示二十世纪这时间概念。因而是可能确保某种开放性的,将其开放性与从来文学史认识上狭隘规定性(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现代文学;社会主义时代——当代文学)连系起来看,可以说是对其狭隘规定的一种解放(正如陈思和所表现的)。可是如果它跟命名上的中立性符合,除了时间概念以外不包含什么内容规定,那么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会真的成为一种空洞的论议。然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自然跟其命名不同,是含蓄着一定内容规定的。 它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现在还在进行着的过程。什么是进行着?“一个由古代中国文学向现代中国文学转变、过渡并最终完成”(文学评论,3)(注:指《文学评论》1985年第五期, 后面数字指引文页码。以后的同类说明不再加注。)的工作是进行着。我们觉得这个陈述有语病,有些奇怪。因为我们注意“完成”的宾语是什么这个问题。吴福辉说明,“他们认为本世纪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一样,是在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交流中生成,并最终完成由‘古典’向‘现代’的过渡的”(三人谈,111)(注:指黄子平、陈平原、 钱理群《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后面数字指引文页码。以后同类说明不再加注。)。由此观之,把“转变、过渡”看作“完成”的宾语在汉语语法上是自然的。可是这样读解让我们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样读解,那就是中国现代文学还是未完成的状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中国现代文学本身而是走向中国现代文学的过渡性存在,对于这种思想我们觉得奇怪。我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其展开过程本身,而且甚至这里面的弱点及限制也都包括,作为它本身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我们全然不想起它是一种过渡的这种想法。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显然是一个理念型概念。我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如同二十世纪韩国文学分明是“近代文学”,即是中国语的“现代文学”(因为中文“现代”是价值概念,而韩文“近代”也是价值概念)。其实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把现代文学分为两个层次:实际的现代文学和理念上的现代文学。而且它想像一个有缺陷的实际的现代文学走向无缺陷的理念型的现代文学的进程。 其过程进行的时间是二十世纪,所以其过程的名字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时间性命名真是为图一时方便的。几年后二十一世纪到来,那时这个命名不是很荒谬吗?其实其命名不是偶然性的。首先也许是因为考虑与从前的近代、现代、当代三分法混同的可能性,可是从深层的意味看来,其命名是由它把现代文学二元化分为实际的现代文学和理念型的现代文学来考察产生的。我们可以推测这样一个脉络:由实际的现代文学走向理念型现代文学的进程,把它叫作现代文学有什么不自然,所以用中立性名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