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主义教育的时代回音

——巴格莱《教育与新人》评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长利 东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原文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要素主义教育是本世纪初由巴格莱提出来的,其代表作《教育与新人》集中反映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本文作者从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产生的基础、课程理论、教师的作用与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0 期

字号:

      回首本世纪以来丰富的教育遗产,我们高兴地发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会给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些有益的启示。

      要素主义教育是美国二、三十年代为弥补进步主义教育的缺陷而出现的一种教育理论。本世纪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垄断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但是1929年至1932年的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混乱、劳资斗争加剧的局面。统治者力图从各个领域来调整政策、缓和局势、消除矛盾。在教育领域内,纷纷谴责以现代派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进步主义教育措施,认为这种教育所推行的一套漫无目的杂无系统的课程、缺乏训练的教师、放任自由的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以及学校里缺少严明纪律等等,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以致破坏了传统社会文化的稳定性,从而造成社会危机,人们也丧失了对教育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这种历史形势下,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便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莱,《教育与新人》是其主要代表作,也是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巴格莱在该书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下面围绕《教育与新人》一书分几个方面谈谈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教育观点。

      一

      巴格莱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社会进化观、人性观、教育价值观以及知识功能观的基础上的。

      在《教育与新人》一书里,巴格莱开篇就阐述了他的社会进化观和人性观。他从“无机物进化”、“有机物进化”、“思维的出现”的自然生命过程,到人类的产生和社会的进化,历史地探讨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与所有其它动物相比,人类是唯一能对知识进行积累、提炼,并将知识一代一代传接下去的高级动物。”(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因此,他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精化知识的过程。”(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同时,他对人性的问题也作了简单明确的论述,认为:“人,一方面是物质的有机体遗传的产物;另一方面,正如在书开头几章反复提出的,是社会遗传的产物。”(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17页。)这种“社会遗传”核心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应该说巴格莱的人性观,基本符合现代哲学对人性问题的根本观点:即人性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二者平衡发展,是完整人性的基础。

      巴格莱在其社会进化观和人性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育价值观。他认为影响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是教育,“教育被视为一种基本因素,由于这种因素的存在,知识才可能进步、积累和精炼”。(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1页。)在论及正规教育时,他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特别在民主社会里,是尽可能使文化中共同性因素部分提高,使民主社会中绝大部分人群都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理解、共同的准则、共同的精神,最终能使群体产生集体思维和集体决策,并且尽可能达到最高标准”。(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显而易见, 巴格莱的教育价值观带有很强的客体性,这是很好理解其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点。

      关于知识的功能,在《教育与新人》一书中,巴格莱有较多的论述,概括起来他认为知识主要有三种功能:

      第一,工具性功能。巴格莱认为,从实用的角度“把知识是否有用作为一种标准来判断知识的价值,是把知识作为一个工具看待的,而这个工具又是直接的、有意识的、明显的、可被应用的”。(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在把单一的工具性原则作为判断知识用途的时候,他认为会出现一种偏向,“即只考虑知识的狭窄的效用,依据这种简单的推理,常常导致一种结论,即事实的知识和原理的知识如果不能明显地用来解决问题,就不应该作为合理的教育课程”。(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第二,背景性功能。巴格莱辩证地认识到知识的工具性之外的对人的潜在影响。他认为:“事实上,一个人学习到的知识,无论他是通过自己的经验直接学来的,还是通过别人的经验间接学来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直接地有意识地明显地用来解决问题。另外的学习内容对一个人的生活也有潜在影响。全面地看问题,知识是构成人们意识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意识背景将赋予人的意识印象一定的含义。”(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这种知识的背景功能,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他确认:“知识具有高于和超越我们所设计的‘工具’的价值。”(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第三,训练智力的功能。除上述两种功能之外,巴格莱认为知识还有第三种功能,“已经有人明确地论证了某些类型的学习为智力训练创造了可能。五十年以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掌握比较严谨的教学科目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其它内容材料的能力”。(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科学课程能锻炼人们的思维,使思维更稳固精确,使思维成为一种工具,人们利用思维工具掌握任何种类的材料,……”。(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页。 )巴格莱在这里清楚地看到了知识的传授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二

      巴格莱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这是其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巴格莱认为人类的文化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存在着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和民族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页。 )他举数学的简单例子说:“2和2相加仍然等于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上, 以斜边长作为正方形的一条边,该正方形的面积仍等于以该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分别作为正方形的边以后计算出的面积相加的总和,这个勾股定理仍没有改变。”(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他论述的“文化的共同要素”主要包括共同思想、 共同理解、共同准则,以及共同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他认为这些共同要素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种族经验,是一切人都应当学习的。因此,巴格莱认为,应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标准,并强调在筛选教材内容时,要以“坚持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作为基本准则”。(注:巴格莱:《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4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