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实验热潮,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教育实验,教育科学的发展将是十分困难的。教育实验的广泛展开,使人们对教育实验的规范性、科学性认识不断提高,并加强了对教育实验基本理论的研究。但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弄清教育实验研究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后教育实验的发展和完善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 据笔者统计,自1978年以来,在全国各类重要期刊和报刊发表的有关教育实验研究类文章共150余篇。其中1978~1987(总结、 介绍阶段)年间发表的文章约有34篇,研究内容主要是介绍和总结国内外各类教育实验和教改实验,并开始探讨教育实验的理论问题,如什么是教育实验等,但这些研究带有浓厚的经验总结色彩。随后便进入了教育实验的理论研究阶段(1987~1990),研究者对教育实验的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实验的界定、教育实验的本质与特点、教育实验的设计、教育实验的效度、教育实验的评价及课题选择等。1990年至今,人们出于反思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迫切需要,在探讨教育实验评价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实验的科学化问题,并对教育实验的科学规范等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大量分析和探讨,内容还涉及整体改革实验的深化问题,尤其是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目前,人们在逐步提高对教育实验科学化问题认识的同时,也更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教育实验的方法论问题,并根据现状,分析了教育实验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为实验的实践问题提供了某种方法论上的指导。 二 在这20年的历史进程中,研究者对教育实验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1.教育实验的概念 教育实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心理学实验将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引入教育科研领域的,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什么是教育实验,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有论者认为:“教育实验法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设想,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验,到一定时间,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子的科学结论来。”(注: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62页。) 有论者认为:“教育实验是指运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问题(事物或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注:旷习模主编:《教育实验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也有论者认为:“所谓教育实验方法是指教育研究人员,沿着既定的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方向,控制那些干扰教育目标成因的因素,操纵那些导致教育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从而确定那些被操纵的因素与既定的教育目标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注:戴汝潜、宛士奇:《教育实验的意义和特征》,《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第3期。) 还有论者认为:“教育实验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和重复验证,用以揭示教育因果关系,深入认识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过程。”(注:雷实:《教育实验研究简述》,华中师大油印(1993年)。) 另外,还有人试图从教育实验特性、具体操作等其它角度对教育实验进行界定,认为:“教育实验是指在现实教育情境中,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意控制和变革某些因子,以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注:王嘉毅:《教育实验界定之我见》,《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3期。) 上述各种定义,有些是通过对教育实验过程的描述而进行界定,有些是通过实验目的来界定,有些是通过实验的本质与特性进行界定,还有些是从方法的角度来揭示的。这些不同的界定,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育是什么”的问题。 2.教育实验的本质与特征 教育实验本质是教育实验共同的、规定的和最根本的性质,它回答“教育实验是干什么的东西”的问题,与教育实验的质(概念)、功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有论者从教育实践活动方面来确定教育实验的本质,认为教育实验是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也有论者移植自然实验的某些方面来规定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有意控制和变革某些实验因素,以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还有人直接把教育实验与教育改革、革新等创新活动看作一回事。另外还有人试图从教育实验的功能方面来回答本质问题。 也有论者在认识上述各类规定的同时,分析了认识本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认为:“教育实验的本质是通过主动变革对象来探索教育规律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注:勒玉乐、和学新:《教育实验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对于教育实验的特征(本质特点)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有论者认为本质特点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注: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650页。 )也有论者认为是假说或控制;(注:刘力:《关于教育实验对教育实践及理论发展作用的重新认识》,《教育研究》1991年第12期。)或者认为本质特点是假说的表述和论证、条件控制和研究性操作、假说验证和效果评价;(注:张定璋:《教育实验的历史考察和本质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年第4期。)还有论者认为本质特征是变革性、 控制性和因果性;(注:张武升:《教育实验的本质、特点和类型》,《教育研究》1991年第2期。)或者认为本质特征是教育性,周期长、变量复杂; (注:宛士奇:《两类教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教育研究》1991年第12期。)或者认为本质特征是理性指导和参与、适度控制、主动变革、教育性;(注:柳夕浪:《根据教育实验的特性促进教育实验的规范化》,《教育研究》1991年第6期。)或者认为本质特征是有明确的实验因子、 有控制、有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有结论;(注:杨柳:《教育实验理论问题讨论纪要》,《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1期。 )或者认为本质特征是控制性、与教育实践的不可分离性的联合;(注:杨银付、瞿葆奎:《教育准实验的科学规范探讨》,《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还有论者在分析和借鉴以上研究的同时,提出从属加种差的角度来认识特征问题,认为教育实验真正的本质属性或本质特征在于“控制性”、“因果性”和“实验教育性”。(注:勒玉乐、和学新:《教育实验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