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顾泠沅 周卫 上海市教科院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新世纪的逼近,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能否为21世纪培养出理想的新人,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份”,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动力,应该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

      一、现代教师教育是个值得重视的专业领域

      80年代开始,教师教育的功能和成效已广受决策者和教育界的质疑。围绕如何改进教师教育,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动向: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建立标准。

      ●从观念上接受哈佛大学加德纳(Gardner,1993 )所倡导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扬弃以单一智商为发展基础的教学,课程和教学不能再以传授知识和应试教学作为实践方案。既然知道知识是需要长时间渐进地构建、发展而形成意义的,教师便“必须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Aspin,1994),使人能终身受益。 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教育必须先凸显出专业态度和应变能力,而后才是教学技巧和学科知识。

      ●面向21世纪教师的四项责任:(1 )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2)与同事共同开展工作;(3)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鼓励好奇心,发挥每一个儿童的潜能;(4)让学生学知、学做、 学会发展、学会共存。(第45届世界教育会议)

      ●建立国家标准,加强在职教师的考核。 如英国师资培训署(TTA)确定四个全国标准:新教师资格认定、有经验的教师、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有经验的学校领导人和管理者。

      ●美国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能力,由在职教师等组成的民间非营利的全国教师委员会(NBPTS)实施优秀教师全国性认定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教师素质能力全国标准化,既能评价教师的素质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及其地位,改善工资待遇。

      2.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一体化,从一次性师资培训走向终身教育。

      ●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指出,“大多数国家的师范教育虽然仍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前期培养上,教师的在职培训或进修在最近30年显得日益重要。某些国家在使用‘继续教育’一词。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国际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一次性的师资培训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教师能胜任时代赋予的新的职能,必须使师资培训体制具有终身的性质。美、英、法、德、日、俄等国正在系统地组合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在提高新任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努力完善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体制,并使二者在教师教育(培养、任用、进修)的概念上融合与升华。

      3.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更为灵活与多样。

      ●机构: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或教育研究机构为教师开放;专门性的教师进修机构;教师专业团体;广播电视或远距离教育机构;教师在职的中小学。

      ●模式:师范大学、其他大学、师范学院、社团教育、远距离教育、校本在职教育……

      ●方法:传统讲授形式配合针对性的研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反思性实践……

      (1)关于校本在职教育。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有的认为,教师教育环境的转变——以学校为师育基地——如校本在职指导计划,有助于提升教师在课堂内的专业性。

      ●埃文斯(Ewens)定义:校本在职教育是学校自发的在职教育。国际的共同趋势是逐渐重视教师的校本在职教育,并以此作为加强学校管理和促进学校改革的工具,为在竞争中增加获胜的机遇,所有的学校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教师共同合作,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形象。我们认为,校本在职教育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因而可望成为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办法。

      (2)关于实践反思的培训模式。1983年西子纳(K.M.Zeichner )批评现有的教师教育是以教师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是以封闭的知识、匠技为内容的训练。他认为教师教育应向个别化发展,不能只是确定内容的训练,而是走向开放和探求;教师教育的基本工作,不能停留于接受,而应培养教师有能力作出反思性实践,及帮助他们审视道德、职业道德及政治的诸多问题。这是很有见地的。近年来,无论是对我国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探析,还是与此相关的国际比较,均已清楚地表明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即:实践+反思=教师成长。

      ●教师继续教育中反思模式与以往模式很不相同。以往模式的直接着眼点是知识的获得,认为教师获得了新知识会自然导致教学行为的改变,因此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公共知识,主要方式是“上课”,受教育者处于被支配地位。反思模式直接着眼于教学行为的改进,认为改进教学行为的起点在于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看到所依据的理论和其他影响,因此其内容主要是通过经验获得,由探求而建构的过程性知识,受教育者是主体,多因素介入,强调合作与开放。

      教师教育两种模式比较

      比较项目 传授模式反思模式

      目的 知识的获得

      教学行为的改进

       获得知识——教

      对教学活动自我觉察,看到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