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内容,而且,在实践上也推进了当代中国教育改革朝纵深方向发展,它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壮举。然而,围绕着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也产生了一些争论,本文拟从教育哲学角度对这些争论谈几点看法。 一 (一)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通过应试教育的考分来评价、选拔学生的这一特征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是试图从教育目的上改变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现状,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不能否认,作为教育手段,以应试为特征的教育方式也相应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相应素质,问题是这些相应的素质对人的整体发展而言,它是片面的,对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而言,它是狭隘的。因此,那种把应试教育手段下形成的某些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要形成的全面素质等同起来,进而拒斥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在思维方法上不符合逻辑,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试图在正确的教育目的观引导下,从根本上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以多种教育方式(也包括考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片面发展。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合理超越,是黑格尔所说的“扬弃”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在当前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讨论中,有一部分理论工作者认为,我们习惯提“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没有必要在全面发展之外再提什么“素质教育”。应该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毕竟是人的素质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建国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事实上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可是,这种说法有三点值得推敲:第一,马克思当年所论及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不是一个教育命题,而是一个富有深刻涵义的哲学命题,它如同普通哲学影响教育一样,这一命题的内涵为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它毕竟不是教育目的本身的表述,尤其不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所要追求的目的一成不变的表述。每个时代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作为教育也应有它的内涵,素质教育作为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选择,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定的内涵,我想,无论在理论背景或实践方向上,它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的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表述。第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社会过程,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过程。那种把人的全面发展局限于教育过程的理解,是对教育的苛求和奢望,教育不可能承担这样沉重的历史使命。就马克思所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来看,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充其量不过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条件。第三,教育实践在本质上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着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从来都有一个选择、适应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改变和完善自身。以前我们在理论上较多地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可在实践中又多是以应试教育的姿态出现,导致产生教育的诸多弊端,究其原因,不是理论前提错了,而是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相应的选择能力,这样,就必然是照搬旧的模式,没有创造、没有超越。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成为顽疾,屡治不愈。今天人们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其本意不在于取代或否定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恰恰相反,它是试图通过改变教育中许多有悖于人的发展的作法,更实在地实现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否认素质教育,就意味着保守和僵化。当然,谁也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提法永远不变,我们只能相信它秉承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旨意,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教育的一种必然选择,至于教育将来怎么发展、 怎么实施,相信会在人们的选择中不断向前延伸,历史正是在这种选择和超越中向前推进的。 (三)关于素质教育与现代化。如果不仅把现代化理解成一种结果,更把它理解为一种过程,如果把现代化不仅理解成物质文明的发达,更理解成精神文明的积累的话,那么,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实在是一场教育领域里的文化革新运动,它旨在通过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既化人又化物。它通过提升人的素质而真正在文化层面上实现对传统的超越。可惜的是,目前教育界的许多人还没有从这个角度认识素质教育的价值。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初,几乎都有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对于英国人的国民性格的塑造,费希特在法国人的刺刀下呐喊“自我教育”对于德国人的唤醒,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所折射出的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构造,并通过构造国民的现代文化心理结构而推进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国民素质的现代化,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代化过程,又是现代化的结果,人的现代化和物的现代化统一在人们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所造就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和国家。如果理论界能在这一层面对素质教育问题予以深入的探讨,想必,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讨论会有一种新的语境和视界。 (四)关于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就笔者的观点看,当前教育改革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潮的这一格局的形成,既是8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成果的积累,也为今后的教育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积累的角度看,80年代以来的教育探索使人们认识到,离开了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去办教育,既违背现代化的主旨,又不符合人的发展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明智抉择;从发展的角度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它需要人们的创造和探索,这就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事实上,这些年来,人们在一些问题的研究上已取得了许多成果,诸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希望教育、乐学教育、养成教育等类似做法的问世,不能不说是人们主动探索的结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了正确施教的途径和方法,假以时日,生动的教育实践必定孕育出丰硕的教育理论成果。面对着诸多形式的教育实践探索,我们所需要警惕的是某些人的浮夸和浮躁,以及类似时下文化传媒中的某些“炒作”,而倡导认真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我们相信,结合着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去进行艰苦的工作,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