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教育活动滥觞于史前原始人最初的生存需要。沧海桑田,在经历了数十万年之后,公元前2000年前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中国与印度相继出现名为“学”、“序”、“神庙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实体。漫漫历史长河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在一次次正确与不正确的理论探究,一次次成功与不成功的实践摸索之后,随着公元12世纪意大利波伦亚、英国牛津、法国巴黎等大学的创立,许多国家也雨后春笋般地林立起一座座规范严谨而确有成效的各门类、各层级的学校。在长达800余年的岁月里,这些日臻完善的封闭经院式学校被奉为圭臬,雄踞天下,独步一时。然而,正如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着其返朴归宗、回归自然的强烈意念与走势,任何一场科技革命,都对上层建筑产生猛烈巨大的冲击一样,在历史进入到20世纪之后,高强度、高节奏生活及高封闭、高负荷教育方式带来的巨大压力与限制,使人们对那种类似强制圈养、单向填鸭式,而又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传统教育产生了厌倦、怀疑乃至动摇。于是,挣脱桎梏的欲望,寻求蹊径的希冀,伴随着思想的探索,吸吮先哲的睿智,凭借科技的羽翼,催孕着实践。一种新的教育思路裹胁着诸多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萌生于教坛,并以其不可抵御的魅力迅速地获得众人青睐,继而以燎原之势蔓延展拓。这,就是当今人们并不陌生但却未必完全洞悉,因而也就充满破译了解愿望的开放教育。 与许多衷爱教育并有志于斯,同样渴望破译此一课题的同仁一样,笔者愿以本文在此领域作一粗浅探究,抛砖引玉,切磋于同行,以期早日从认识与实践的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 特质探 追根溯源,开放教育思想最早似可从中国古代老庄道法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中窥见端倪。但是,更直接的承继渊源应当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位不曾进过学校,但在漂泊萍踪生涯中完全靠自学而获得政治、哲学、自然科学、文学等广博知识,成为大学者的文化巨人,缘于自己切身而深刻的体验,对自然、自主的学习情有独钟,提出教育应该培养自然人,应该顺应天性的发展,应该回到自然的系统思想,从而创立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然而,真正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化为实践而影响当代教育活动的是英国的尼尔(A.S.Nell,1883-1973)。其竭尽毕生心血惨淡经营的旨在实现自由、民主与爱,发展健康人格的夏山学校被视为当代开放教育的发源地。 公元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的诞生。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美国、加拿大、澳洲、南太平洋群岛乃至中国的台湾、香港及内地陆续涌现出一所所名称不同,开放程度不等,侧重点不一,规模范畴不尽一致,但同样都以开放相标榜,也确实蕴涵开放教育的某种乃至数种特质的开放性大学。不同的实践自然导致了对理论的不同见解与建树,于是寻求、追索与研究完备而具有真正意义的开放教育特质的课题便成为刻不容缓的必须。 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必须具备如下构成要素与特质。 1.崇尚自然教育思想 开放教育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立足于自然规则,也就是说开放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教育家莫利森(G.S.Morrison)就曾认为:开放教育是一种态度、一种自由、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式的教育。此种教育的思想核心为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将教育融汇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况、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方式、方法、途径与媒体,诱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自然生活的方式来寻求(而非接受)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寻求教育者拥有最大的自由、最大的选择余地和最终的决定权。即便是受教育者在受到择业、求职、换岗、晋级、提升、科研等外在压力而必须接受教育的情况,在开放教育中也提供了能使受教育者将外在压力内化为自身心底的意愿来寻求非强制性与非限制的教育的多项选择。 教育的自然化、教育的生活化、教育的可选择化是开放教育最大也是最诱人的特质,是整个开放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寻求教育的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兴趣、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生活安排、兴趣爱好、生物钟的节律、学习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身个体、最能发挥效能、最通达到学习峰值的专业、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因而从更高的层面来阐释,开放教育可以被看作为教育领域里对人本的认同,对人性的返归,对人权的解放,对人格的尊重。 2.解除入学资格限制 开放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教育社会化与终身化。在信息爆炸、科技锐进的时代,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终生受用的观念与现实已不合时宜,人们必须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地学习进修,“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仅仅是伟人激励人们进取的格言,而成为生活与生存的必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用工制度的变革,以及以体能谋生领域的萎缩,这一切均需要地球村的芸芸众生在有生之年持续地、不断地去寻求与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此种个体纵向教育深化与多样化的渴求,社会横面教育领域拓展的需要,是传统的正规的教育机构与机制模式无法负荷的。而开放教育却以尽可能大的范畴与限度洞开大门,解除入学的年龄、学历、资历水平乃至身体等诸方面的限制,消除障碍,以包容百川的胸怀和“有教无类”的理念,广为接纳几乎囊括世界上一切愿意与可能寻求教育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