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玉民 天津市教科院高教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
教育与现代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科学研究的方法,是关于科学知识的精神生产的理论。特定的精神生产的理论总是在历史的既定物质条件或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总伴生于当代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在确定的背景条件下,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精神生产过程本身的规律性和科学创造的方法问题。而创造性的精神生产过程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创造的心理学问题;二是科学认识的逻辑方法论问题;三是价值问题。前一个方面通常与研究者的天赋才能关系较大,后两个方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增长率、训练和培养。

      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以上三个方面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卓越的天赋、良好的修养、正确的信念无疑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能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研究手段,往往容易功亏一篑。以往的教育科学研究中,诸如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历史方法、心理方法、经验方法、哲学方法等的运用不仅十分广泛,而且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这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是很复杂的,因而教育科学研究不可能只企望应用简单的方法就去建立一个理想的能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体系。因此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除了深入地研究教育系统本身的现状和发展历史外,还要广泛地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的内容及其发展历史,尤其要研究它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现代科学研究手段,以充实、丰富现代教育理论,从而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二、系统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

      系统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与传统的近代科学方法相反,不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孤立的元素,而是把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按照整体有序、动态相关的原则去探求事物的规律。它们沟通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的联系,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所以,系统科学的出现,不仅重新构建了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各类科学包括教育科学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由于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限于篇幅,笔者仅以耗散结构理论对高等教育的指导作用为例,进行比较具体的讨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个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这种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由于非线性的复杂因素而出现涨落,当发生某些特殊事物耦合,并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突然出现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现象,产生新的质变,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的状态,转变为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简言之,耗散结构理论就是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对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高等教育之所以要进行调整,是它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这种教育外部环境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并不十分明确和清晰,而是处于一种部分已知但又不全知的状态,我们把它称之为“灰色系统”。这种灰色社会需求系统所反馈的信息,不仅具有灰色性(部分不明确性),而且还有短期性和滞后性。但是,由教育内部所决定的教育效益则具有稳定性、长效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所以,如果高教结构完全依赖于灰色系统来调节,那么其结构形式就会反复地变动,而且总是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因此,高教结构的调整,应该兼顾高教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规律,使两者发生协同效应,并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一调整原则,刚好体现了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特征。

      实际上,我国灰色社会需求系统的出现,已经并正在促使着高教系统向耗散教育结构转变。其表现是:①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同社会各领域的联系,并通过人才、信息、资金等的交换,使高等教育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②高校改变了过去只依靠国家投资,单纯按计划招生和分配的所谓平衡状态。③高教系统已经实施了某些非线性的作用过程。例如,社会需求中人才信息的反馈作用,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作用。上述诸表现说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形成耗散教育结构的必要条件,即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系统。

      形成耗散结构的充分条件,就是要利用由于非线性因素的作用而出现的各种涨落,促进相关事物的耦合,使其达到阈值。这里所说的涨落,可以理解为调整、变动的意思。在高教系统外部出现的调整、变动则称之为外涨落。高等教育的耗散结构的形成,能够使其主动地利用各种外涨落,并制造各种积极的内涨落。如构建金字塔形的层次结构,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心;淡化专业,发展学科,加强综合,按大学科类招生;重视各学科的渗透,强化实践环节和技能训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均属于积极的内涨落。但是,对高教内部各种结构的调整,要十分注意质与量的比例关系和各参量间的相关效应,使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外部环境产生有序的、协同的、整体的效应。

      最后,应该指出,不管是哪类科学,其研究方法都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其他相关科学的方法,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我们不能因为应用了某些新的方法,就去否定传统的方法,更不能因此而取代甚至怀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