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关中地区官营冶铁业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在容 韩国东国大学校人文大学国史学科讲师 大邱市

原文出处:
史学集刊

内容提要:

西汉时期的关中地区,是重要的铁的出产地。在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之前,关中地区即已存在对铁的制作及其它诸项业务进行管理的铁官。铁官是关中地区行政官僚的属官,与盐铁专卖之后属中央大司农的铁官不同。西汉初年关中地区官营及民营冶铁业的发展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大量而稳定的铁兵器供应,对西汉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进入战国时期以来,以三晋地区为起点逐渐普及起来的民营冶铁业,受其经济利益的驱使渐渐兴盛起来。人们普遍认为西汉初年直至汉武帝实施盐铁专卖制度以前,十分盛行民营冶铁业。据《史记·货殖列传》载,靠经营民营冶铁业而暴富者有:蜀人卓氏、临邛人程氏、宛人孔氏、邯郸人郭纵、鲁人曹邴等等。不过,从一些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西汉初也存在着官营冶铁业。本文根据这些资料,论证西汉初年关中地区存在官营冶铁业,同时探讨官营冶铁业对汉初中央政权的影响作用。

      一、关中地区铁的出产地

      由于明确记载铁产地的史料很少,很难掌握古代中国铁产地的具体分布状况。《史记·货殖列传》云:“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张守节《正义》云:“凡天下名山五千二百七十,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有九。”根据此文,古代中国大约有3609个铁产地。不过,该数字甚夸张。因为第一,没有记述其明确的地理位置。第二,据《汉书》卷28《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时,派往全国各地铁产地的铁官仅有49人。就算1 个铁官可同时掌管数个铁产地,仅靠49人来管理分布在3609个地方的铁产地是不可能的。尽管对当时铁产地的估计比较困难,不过,还是可以用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资料来考证关中地区铁产地分布的大致状况。

      《汉书·东方朔传》云:“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豫章、檀拓、异类之物,不可胜原,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卬足也。”此文是汉武帝提议扩大他的狩猎地上林苑时,常侍郎东方朔进谏其不当之处时的言论之一。由此可知,东方朔在分析渭南(渭水南侧)南山一带的地理和经济形势时,提到该地区产铁。《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符禺山位于今陕西省华山以西、渭水以南、泰阴山脉以北。《山海经·西山经》又云:“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赤金。”又《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五十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关于竹山的具体位置,《太平寰宇记》卷29《关西道五》郑县条云:“竹山在其南一百四十里,高一千八百六十丈,《山海经》云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这些记载说明,竹山位于关中地区的郑县境内,而郑县又属于西汉右扶风地域。由此可见,上述文献资料中叙述的铁产地南山、竹山、英山、符禺山等均位于关中地区。

      现代考古学挖掘成果也可以证实关中地区有铁产地。迄今为止,被发现或挖掘的汉代冶铁遗迹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河南巩县的铁生沟遗迹、古荥镇遗迹及南阳互房庄遗迹。对冶铁遗迹的现场考察得知,临近铁矿的工房一般兼营冶炼、铸造、铁器的热处理加工等项业务,而远离铁矿的大都市工房只经营铸造、热处理加工,炼铜(锻钢)及锻造业务,却无冶炼业务。(注:参见高炜《汉代制铁遗迹的发现和研究》,载《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4.5。)不过,令人注目的是,关中地区存在过冶炼业这一事实已从冶铁遗迹的发掘中得到了证实。20世纪60年代,陕西凤翔县(汉代右扶风、雍县)的冶铁遗迹得以挖掘。(注:参见《陕西凤翔南古城村遗址试掘记》,载《考古》,1962年12期,及《凤翔南古城遗址的钻探和试掘》,载《考古》1980年4期。 )结合文献资料中关中地区铁产地丰富的记载,再看凤翔县冶铁业遗迹的挖掘成果,其意义可谓非常之大。

      到此为止,笔者以古文献资料和考古学挖掘成果为依据,论证了古代关中地区存在很多铁产地。那么,为什么西汉初年关中地区却没有一位依靠民营冶铁业而成名的人物呢?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推断,极有可能西汉初年在关中地区对民营冶铁是限制的,很可能由中央政府对关中的冶铁业进行特殊的管理。

      二、西汉初年关中地区存在铁官

      所谓铁官是指掌管与铁有关的诸多业务的国家官吏。因此,只要证实西汉初年关中地区设有铁官,就等于证明当时关中地区存在着官营冶铁业。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条记载,内史的属官中就有铁官。内史是西汉初年掌管关中地区的行政官僚,景帝六年(144B.C.)分化为左右内史,太初元年(104B.C.)演化为三辅官(右扶风、左冯翊、 京兆尹)。然而,只是依靠铁官为内史的属官这一事实,尚难证明该铁官不是设于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时期的官吏。因为有可能是武帝在实行盐铁专卖制度时,在关中地区设置过铁官,而记录中又恰好记述了这一点。笔者认为有必要论证《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条中的铁官不是设置于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时期的铁官。下面通过探讨盐铁专卖制度的实施过程及其内容解释这个问题。武帝初期,由于对外远征、拓展疆土、大兴土木等原因,原本充裕的国家财政也逐渐减弱,最终导致了财政危机。于是汉武帝采纳当时御史大夫张汤的进谏,开始实行新的财政政策,而新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实行盐铁专卖制度。具体掌管铁专卖事务的是原来民间冶铁业经营者孔仅。孔仅以民间冶铁业的经营为基础,元狩四年(119B.C.)上奏武帝,制定铁专卖的具体方案。 汉武帝将这一方案诏告于天下,加以实施。当时铁专卖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在产铁的郡设置铁官并直属于大司农,由中央直接掌管,而在不产铁的郡中设置小铁官,归所在县管辖。第二,铁官的主要任务是掌管铁产地和官营冶铁业的诸项业务,而小铁官则主要负责废铁的回收及其再铸造。下面根据《汉书·地理志》列出实行铁专卖制度后设置的铁官分布表如下:

      表1 实行铁专卖制度后铁官的设置状况

       地

      名 铁官数 设置铁官的县名备 注

      关中地区4

      郑、夏阳、雍、漆

       弘农郡 2

      宜阳(?)

      *此外的34个郡均

       河东郡 4 安邑、平阳、皮民、纬设有一个铁官

       济南郡 2 东平陵、历城*(?) 指未确认的

       东海郡 3下邱、胞、当邑县名

      如表1所示,实施铁专卖制度后设置铁官的郡, 包括关中地区在内,才49个。再细究铁官的分布状况就可得知,关中地区(三辅)和河东郡各设四名、东海郡三名、弘农郡和济南郡各二名,其他三十四郡各设一名铁官。由此可确认如下几点事实:第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的铁官与《汉书·地理志》中的铁官分别设于不同时期。第二,实施铁专卖制度后设于关中地区的四个铁官,虽不能说明汉初实施铁专卖制度以前就已设有铁官一职,但设于关中地区的铁官数量最多,又归大司农管辖。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的铁矿资源极其丰富,而且掌管关中的铁的生产,则是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归属于关中地区行政官僚的铁官与实施铁专卖制度后的铁官,分别设于不同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