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分配“并轨”并实行一定的收费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新举措。“并轨”制度的全面实施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增强了高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主动适应性,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人才的合理流动。从1994年的部分高校部分专业的“并轨”,到1997年的全面并轨,走过了3年的历程。对高校来说,虽然每年招进来的都是学生, 但由于存在着缴费与不缴费的差别,学生的思想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思想动向。因此,研究“并轨”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的动向,对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跨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并轨”后学生的思想动向 从1995年起,笔者每年都随机调查120名新入校的并轨生。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并轨”制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呈现出以下几种思想动向: 1.政治上进与莫不关心并存 政治上进指学生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时事政治,注重理论学习,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党员。莫不关心指学生表现出对政治既不关心,也不反对,自己没有政治上进的欲望。在对“并轨”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这两种类型的情况同时存在,比例差距不大。 1995、1996、1997年入校的“并轨”生中,主动参加党校学习的每年分别占总数的72.9%、77.3%、80.4%,有入党愿望的分别为56.2%、58.5%、63.7%,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分别为26.4%、28.7%、31.2%。这些数据是在学生入校一个月左右统计出来的。可以看出,政治上进学生逐年上升。但是调查对象中也有25.1%表现出对政治上进不感兴趣,没有入党的愿望。 2.学习自觉性增强,精神压力增大 “并轨”制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以往同学都高,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也很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他们除了学习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科目外,还选修或辅修其他科目或专业,扩大自己的专业面、知识面。71.4%的同学想获得奖学金,他们认为,获得奖学金不仅仅是个荣誉,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对自己今后的就业也大有好处。 “并轨”学生由于制订的目标高,因而精神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他们一进校,就感受到经济压力,感受到社会人才激烈竞争的压力,感受到自己将是面对着责、权、利相对明确的大学生活。许多学生反映心理压力大,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导致精神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 3.竞争意识强,集体意识淡漠 “并轨”制学生注意强化自身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84.7%的学生认为,大学时代没有竞争意识,就会失去就业时的竞争力。并轨生非常注意打听就业情况,关注社会人才市场变化,担心自己所学专业不具竞争力。并轨生中时常有同学提出转学、转专业的问题,究其原因往往只有一条,为的是自己今后的就业有竞争性。 并轨生中有37.2%的同学集体意识淡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些同学认为集体与己无关,只要管好自己就行,关心集体、别人多了,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有些同学甚至认为,集体公益劳动也应付给报酬,声称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4.自主自立意识强,自律自强能力较弱 大学生中最流行的箴言一直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喜欢自己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对于“并轨”学生来说,更加增强了自主自立意识。收费制或多或少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家庭经济收入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他们渴望经济上自立,能够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收费制学生中的53.7%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检验自己的自立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基本是在老师、家长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中度过的,养成了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性。这种惯性一直带到了大学,表现出独立生活的不适应,自理自律能力较差,缺乏理性思维,常常跟着感觉走。不过,这些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磨炼后,自理自律能力会有所提高。 5.喜欢社会交往,注重社交能力的培养 “并轨”学生与其他同学相比,更喜欢社会交往,注重提高社交能力。其中53.7%的同学愿意担任学生干部,并希望求学期间能得到一份职业,从而加强与社会的交往,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他们在交往时不分年龄、性别、专业、校内、校外,属立体交往型。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7%的同学有“足不出户”的感觉,且均为女同学。 “并轨”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爱好广泛,比较善于言谈。95级的一位同学说:“我原来不善言谈,更谈不上与他人交际,但是当看到别人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想想自己今后的道路,便鼓起了勇气,希望通过实践逐步锻炼自己交际能力。”这位同学说,每次寒暑假他都为某公司推销产品,效果不错。 6.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身潜能的发挥 每个学生发展自我的需求,属正常现象。面对市场经济要求人才市场化现状,并轨生认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商品”,要在“市场”上体现出较高的价值,就必须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作保证。他们平时注重追求自我价值,挖掘发挥自身潜力,喜欢显示自己的才华。当然,也有不少同学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片面强调自我,不受约束,心理上事事以自我为圆心,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忍让与顺从,很少考虑自身发展应同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