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根据《决议》精神,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牢牢把握: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为“灵魂” 所谓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干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慧源泉。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客观必然,是解放全人类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只有树立了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终生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冲天的干劲和饱满的热情;才能在为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时挺身而出;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觉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不动摇;才能不被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所腐蚀,自觉地用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其原因在于: 首先,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就决定了她必须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且忠实地为他们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党只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无论在共产主义的任何发展阶段,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不顾人民利益,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行为都会延误共产主义实现的进程。我们今天搞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讲求的“利”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决不是不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利”。 其次,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首先标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道德行为背离了这条基本准则,就极易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盛行,甚至以权谋私、鱼肉百姓;而坚持这条标准,则会心中有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地做人民的公仆,从而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再次,为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每位公民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任何一个部门或单位都是社会分工下的一个有机部分,缺少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服务都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所以,人们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既在为人民服务,同时又是服务对象,都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享受着他人为自己的服务。不难想象,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索取,不愿为他人服务和奉献,个人怎能立足?经济怎能发展?社会怎能进步?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首先,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意味着维护集体利益既是维护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又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和持久的基础与源泉。所以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个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如何得以充分发挥,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对立起来。正如有的文章中所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利益驱动,而且存在着责任、理想和道德精神驱动;不仅存在多种利益主体,而且存在着共同利益。 其次,我们提倡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并不抹煞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主体的个人利益、个性自由和发展,它只是要求在一定社会认可的规范准则下发展,而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或无政府主义。同时,集体主义道德同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道德观念也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使诸如功利、公正、竞争等一些调节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规范准则,从根本上也在体现着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调整。这就要求新时期的集体主义道德要融入时代特征,要丰富和发展,既要纠正以往在集体主义宣传教育中“左”的思想,又要将集体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功利、公正等道德意识的相融相通。 总之,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课题之一”。为解决这一历史课题,要求我们: 第一,掌握唯物辩证法,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当前复杂的道德现象。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期,道德现象的复杂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不掌握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上必然产生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如当前人们在对道德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先进性与广泛性;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与吸收外国道德文明;利益多重与利益共同;国家、人民利益与个人利益;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等关系的认识上,出现这样那样的片面性就是因为没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在纠正一种倾向的时候,往往又产生了另一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