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了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坚持讲政治,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一个人的政治信念必须有理论支撑,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奠定在坚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我们的政治信念的关键是确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我国的社会公民,尤其是我们党员和干部一定要有这样的共同理想和政治方向。因此,必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坚定政治信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心内容,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去武装党员和干部。在这方面,我们根据坚定政治信念的理论需要和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求,在理论上做到“四个讲清”,以加强学员的“内功”和基础。 一、讲清科学性,在“是不是”上下功夫 坚定政治信念的一个大的思想障碍就是怀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坚定政治信念,首先就要解决这“是不是”的问题。为此,首先要讲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继承性、创造性和系统性,证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国心理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一是它科学地回答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课题。20世纪的社会主义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此,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虽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上并未作出正确的回答和解决,因而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处在徘徊、困惑和困难的境地。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济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二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多次讲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老祖宗”不能丢,就是说,他在解决这个“历史性课题”中,没有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坚持和运用其基本原理。这种继承性表现在: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了马克思主义阐述的诸如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等等。三是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没有丢“老祖宗”的同时,又讲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它使过去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重大问题,现在搞清楚了,如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质和经济体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四是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不是散在的、孤立的理论观点,而是一个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其哲学基础,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的新的科学体系。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通过这一“讲清”,使学员认识到理论思维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而理论思维的成熟就表现在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发展所遇到的新课题、新挑战面前,既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作静止的、僵化的理解而禁锢它的发展,也没有像某些人、某些党所主张和所做的那样,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看成是过时、陈旧的东西随手丢掉,而是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保持它的生机和活力,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之更加适应时代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国情。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如同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一样,是同一个思想体系,又是前者对后者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二、讲清曲折性,在“行不行”上下功夫 当人类的历史航船驰入21世纪前往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搞了70多年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那么,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社会主义还行不行?这又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信念的问题。因此,坚定政治信念教育,在帮助学员弄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的同时,必须弄清社会主义还行不行的问题。为此就要,一方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证明社会主义如同一切新生的社会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它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包含倒退、胜利中夹杂失败的螺旋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低潮具有向高潮发展的转折性,因为其低潮是由其任务的艰巨性、发展条件的特殊性和执政党理论认识及路线方针政策失误造成的,而非基本实属性所致,社会主义具有由低潮向高潮转变的内在动因;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已一再证明,它既有低潮和逆境,也有高潮和顺境,并且已多次实现了由逆境向顺境、由低潮向高潮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员正确估计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在国际上遭受挫折的严重性并分析其原因,充分估计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充分认识到指引我国取得这个胜利的邓小平理论在此次社会主义低潮向高潮转变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作用。 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之转入了低潮。但是,从根本上说,苏东剧变不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道路的结果,就其根本原因来看,是这些国家的执政党推行了背叛社会主义原则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原有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及其对此改革造成的错误所致。因此,遭到失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特定的苏联式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背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开创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要扼制社会主义低潮的发展和促进它向高潮转变,一要在理论上有突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要通过实践上的成功来重塑自己的形象。列宁、毛泽东都是在世界和各自国家革命低潮时期,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指导革命走出低潮,迎来了高潮。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及其成功的实践,科学地解决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遍遇到但没有解决并导致失败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复兴的基础。它必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起着理论指导和提供榜样、经验的巨大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开拓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