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理论界渐成一种普遍共识:在广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①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从其核心内涵入手,可以从古代思想史中寻找到与之相近的概念。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其成员传播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需要的价值观念或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② 以此作为参照,与“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接近的古代概念是“教化”,其现代阐释是:“教化就是运用各种政治的、道德的、礼仪的、教育的等手段,来影响人们道德心理的形成,从而建立起稳固的统治秩序。”③ 由此可见,“教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上具有高度的相契性,教化即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教化”这个概念虽然较早出现于道家典籍中,④ 但当其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思想被使用时,只有在儒家那里才得到了强力的推重。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将教化的本旨理解为榜样教化。由是两者,如果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考察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必然要以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作为根本切入点。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所谓榜样教化完全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展开。当然,这是一个宏阔的主题,因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以重点抽样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文本资料展开叙述。 一、榜样教化:教化的本旨 厘析榜样教化与教化的关系,是理解榜样教化的起点。儒家基于圣人立教阐证了教化的发端与合法性,而圣人立教本质上是榜样教化。同时,儒家亦基于榜样教化的思路阐释了与教化密切相关的概念。由此,榜样教化被儒家视为教化的本旨,并以身教示范作为主要表现形态。 儒家认为,教化发端于圣人立教,而归根结底则在榜样教化。关于前者,《周易·系辞下》中说得很清楚:“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就是说,圣人立教始于教民耕稼。《孟子·滕文公上》中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其中历数舜、益、禹、后稷等圣人教民耕稼之事。但是,儒家对圣人立教的理解并非仅仅局限于此,而是从人禽辑别的高度将其核心意涵定义为思想道德观念的教化。孟子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并非“饱食、暖衣、逸居”所表征的自然状态,而是人类社会得以组织的基本人伦关系及其义理,只有后者才能真正使人类从自然状态中摆脱出来而获得其存在的独特性。而“人伦”(思想道德观念)的直接来源则是圣人立教,即圣人(舜)命令契“教以人伦”。由是可知,在孟子那里,圣人立教的主要内容是“教以人伦”,即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播,而耕稼所表征的技能之教只是一个必要的起点,并不占主导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教以人伦”是以契而非圣人作为教化的主体,圣人在其中承担的是教化发动者的身份。但是,在孟子那里,圣人立教的意涵并非仅仅局限于此,圣人同时成为教化的主体,承担着向民众传播思想道德观念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圣人立教被阐释为榜样教化。在关于作为圣人的舜之教化功业的评价中,孟子将这一层意思讲得很清楚:“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离娄上》)这就是说,舜将孝的义务推到了极致而使自己成为孝道践行的榜样,最终感动了屡次意图置自己于死地的顽父瞽瞍,从而建构了父子有亲的人伦秩序。经由舜之孝行的感染与范导,孝成为民众普遍认可的思想道德观念,天下的父子秩序由此得以贞定。这个教化过程即榜样教化,圣人并非通过语言灌输思想道德观念,而是通过榜样(圣人自身)的高尚品德以及模范行为去影响民众的心理与行为,使他们在对自己的效法中不断提升个体道德境界,最终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在孟子那里,不但舜之教化是榜样教化,圣人之教皆是如此。他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孟子·尽心下》)伯夷、柳下惠亦是孟子认可的圣人,他们教化民众的方法是“闻”。《说文》:“闻,知声也。”段玉裁的解释是:“往曰听,来曰闻。”⑤由此可见,“闻”意味着“听”的实效性,即“听”的内容对听者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这就是说,民众(顽夫、懦夫等)思想品德的根本性变化,经历了由“听”而“闻”的过程。具言之,“听”意味着民众对柳下惠、伯夷之高尚品德及先进事迹的信息接受,这个过程即班杜拉所言榜样示范中的“观察他人”的活动;⑥“闻”则意味着民众(观察者)在此基础上的心理认同以至于学习模仿,最终形成了“同样的思维和行为”。⑦因之,这显然是一个榜样教化的过程。 以榜样教化阐释圣人立教的思路全面地渗透在儒家经典中。如《尚书·舜典》中说:“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这段话的中心是在讲舜的五典之教,其教化内容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个教化过程被阐释为舜“慎徽五典”的榜样示范活动。具言之,由于舜具备了“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的思想品德,因而能够率先躬行五典的要求,由此使民众受到感化而自觉遵从五典的要求,即所谓“五典克从”。《尚书》中所提及的其他圣人如尧、禹等,但凡涉及教化莫不是如上思路。其他的儒家经典同样如此。可以说,儒家所言圣人立教即榜样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