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都曾引用恩格斯这句名言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实践精神和开放品格,深刻揭示党的理论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客观必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时”“势”交融的战略视野、“局”“事”统筹的问题意识、“度”“效”兼顾的理论思维和“破”“立”协同的实践理路,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研究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打通学懂、弄通、做实的关键环节,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遵循和指南。 一、“时”“势”交融的战略视野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②分析研判战略问题,需要具备宽广的战略视野,透过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的时间维度探寻揭示事物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方向,透过自我和他者发展的空间维度捕捉事物发展的时代特征和问题,从而在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交融中全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始终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运用“时”“势”交融的战略视野,科学揭示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使命,全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方位,体现了宏大战略思维、长远战略眼光与系统战略谋划的辩证统一。 1.因时而进,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发展规律和本质使命的认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时间的理解,往往折射着它的眼光、胸怀和抱负,也深层规制其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正是基于这种“以百年、千年为计”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透过人类文明发展、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时段历史纵深,科学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使命。 透过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揭示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③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推动人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使意识形态逐步摆脱了采食捕猎条件下的原始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转而诉诸更为理论化、体系化的建构;工业革命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催生了机器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权力运作和权力结构调整的合法依据”④;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⑤。一方面,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智力因素在国家发展和个体成长中彰显出空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随着“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日渐成为人类生活常态,人对网络的依赖逐步加深,以价值困惑、信仰失落为主要症状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也随之成为当代人类面对的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⑥。如何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做好网络思想舆论引导,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透过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揭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本质规定。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科学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他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⑦五年之后,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他再次谈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指出:“建设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⑧。透过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教训的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筑牢党的思想防线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告诫全党:“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⑨ 透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科学揭示“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直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中国人民才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直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找到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从此民族复兴的命运同党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便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的统一体。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工作内在就具有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历史使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是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的使命,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⑩;从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出发,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工作为民族立魂的使命,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