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从来就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无数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维系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通俗一点说,就是人们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一种神圣的道德情感。它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心理来说,它的本质特征还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在内的实践活动、实际行动。换言之,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对祖国山河、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一种具有深沉而凝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感的行动,是一个由精神价值向有形价值转化所释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人们要表达对祖国的这种感情,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行为去体现。但在实际的体现这种情感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行动、途径、方法能够解决国家、民族、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困难、风险,能够促进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的则相反,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达不到爱国的目的,反而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甚至会把国家、民族拉向死胡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爱国主义水平。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是有水平高低之别的。之所以会有爱国主义水平高低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水平是由民族文化素质所决定的。 民族文化素质是含义广泛、蕴含丰富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族文化素质仅是指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广义的民族文化素质从广义上即从大文化的角度讲,应该包括民族的整体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以及组成民族整体的民族内部成员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教育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1〕。因此, 决定爱国主义水平高低的应该是广义的民族文化素质,因为民族文化素质不仅决定一个民族整体的而且也决定民族个体成员的认识水平、价值取向、文化水准、道德信念、思维方式、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特别是认识水平、文化水准的高低、道德信念的强弱,思维方式的优劣,决定一个民族能否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能否对历史和现状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否认清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能否正确地把握时代的使命,紧跟时代的潮流,也就是决定着爱国主义的水平,民族整体文化素质越高,就会对国情有清醒的认识,能够看清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正确把握时代的使命。那么,这个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就越强,爱国主义水平也就越高。否则,爱国主义水平就比较低。同样,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从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实践来看,每当爱国者(包括爱国集团)的民族文化素质即认识水平、文化水准、道德信念提高,就会使爱国主义运动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洋务派和维新派都标榜自己爱国,从历史的实际看,维新派的爱国水平明显高于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较改良派把爱国主义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次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把爱国主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和认识武器、对形势以及时代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她不仅以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且同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祖国的光明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真诚地希望国家能够富强、民族兴旺发达。所以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实现了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达到了爱国、救国的目标。 历史的发展证明,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包括整体的、集团的、个人的),就会提高爱国主义的水平,推动祖国历史向前发展。 当今,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着世纪的考验。因此,弘扬爱国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全社会必须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高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当代最大的爱国主义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 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全社会已掀起了一个学习、贯彻《纲要》的热潮、爱国主义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目前不容忽视的是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严峻现实制约着爱国主义的水平,因此,从历史的实践来看,必须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着手,来提高爱国主义的水平。 总的来说,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民族文化素质仍然偏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思想道德方面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不仅是运行机制的变更,而且是一场观念革新、思想解放的触及灵魂深处的革命。这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口头上喊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是僵化的一套做法,不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再加上市场经济讲究利益原则,重视等价交换,形成利益主体多元化等,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利益。这本无可厚非,可实际上人们虽抛弃了奉为圭臬的道德信念,却未建构起新的道德观念。认识上的狭隘导致对市场经济的片面理解,以为市场经济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因此,相当多的一部分社会成员见利忘义、见义不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道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和崇拜是导致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青年人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严重滑坡,对社会、对政治淡漠,政治觉悟、辨识能力差。前几年大学生中流行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就是明显的写照。1989年许多青年学生卷入那场风波,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来说,还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低最直接的后果是政治意识淡化、爱国主义观念淡,民族凝聚力削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特别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制约着爱国主义的水平,制约着现代化的实现。不可否认,绝大多数的公民都是爱国的,但这毕竟是自发的,要把它上升到自觉的、理性的层面,提高弘扬爱国主义的主动性,贯彻党的路线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对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许多人总是错误地认为现在和平时期不需要爱国。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要再等到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才想着去爱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太多了。我们要时时牢记国歌中的那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居安思危,才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