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西方学界、政界美化殖民侵略思潮的影响下,国内以美化殖民侵略、认为反抗侵略的行为妨碍了中国的进步为主要观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这些观点一方面否定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努力,从而间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实则是美化资本主义道路,鼓吹中国应该走西方的道路。对此,一些中国学者已经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给予了揭露和批判。但是,由于掌握着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往往打着“学术创新”“利用新史料”等旗号进行文化渗透,再加上国内有的学者“四个自信”不坚定,学术研究活动深受源自西方的后现代史学、结构史学等影响,以至历史虚无主义在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领域仍有市场。有鉴于此,笔者试就这一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批判。 一、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 通过对世界史、海外汉学研究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当前近代外国侵华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 1.宣扬西方入侵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中国近代化” 以美国学者费正清为首的西方学者将外国侵华史研究的焦点从过去的“战争”与“权利”转移到西方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他们认为,西方对中国的旧机构、旧体制进行了所谓的“解构”,同时把西方观念、西方机构设置引入了中国,进而实现了所谓的“重构”,并认为上述这些是在帮助中国进步。更有甚者,他们还将“条约体系”看作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的媒介。如,费正清提出,中国人对各种条约反应过度,这些条约其实仅是“西方想把中国带入西方世界的一个手段”。①又如,日本学者城山智子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和资本投资(1860~1936)》一文中认为,上海租界促进了现代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繁荣。②总之,在他们看来,近代中国在武力之下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绝对不能违背的,如果不遵守便是违背了国际法。以他们如此荒唐的逻辑进行推理,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行为岂不是全都违法? 在上述错误观点影响下,国内有的学者声称跳出旧的“革命史叙事”或“现代化叙事”范式,打着“新的史学研究范式”旗号,利用新近公开的所谓“私人日记”“私人信函”等相关档案,对侵华分子的侵华行为进行所谓的“重新评价”,其实就是赞颂那些侵华分子及其侵华行为。如,有的学者认为,赫德虽不能被称为完全的“功臣”,但也不至于是中国的罪人;有的学者说,赫德改革海关管理体制,帮助清政府筹建海军、邮政事业、引进新式会计统计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海关、海军、邮政等现代化;有的学者还说,赫德是清政府“一名比较忠实的客卿”,在与英国利益不矛盾的情况下,赫德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工作;国内有的学者甚至还从赫德的人格、情感、处事方式等方面“揭示他人性光辉与复杂的形象”。③上述种种解读只能造成一个结果,即弱化赫德为英国服务、助纣为虐、侵略中国的本质。 事实是,赫德在聘用海关雇员时,实行“华”“洋”有别政策,故意压低“华”员工资;他故意聘用不同国籍的“洋”员,目的是为了防止某一外国的雇员太多而形成强大势力,以维护他在中国海关的专断。甲午战争之后,各国列强竞相争夺中国海关操控权,1895年5月20日,赫德在给英国政府的一个内部电报中,声称会牢牢把握主导权,“中国海关的主要特点是一个由不同国籍成员构成的国际性机构,而首要的条件是只有一个首领”。④赫德想方设法让清政府经他手中购买西式舰艇,并让清政府聘用其亲信训练中国海军,实则是想掌控中国海军事业。赫德在1884年写给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的信中写道:“你知道最近这25年来,我一直使中国陆、海军的职位如不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至少也不让它们落入可能对英国的利益施加敌对影响的人的手中……我特地不让新建的海军由非英国人来领导……我还是保持了英国人对中国海军的领导权……与其说这是为了薪金和职位,不如说是为了把领导权掌握在适当的人的手中。”⑤历史证明,近代欧洲急于把他们的文化、社会或者政治形式植入中国,这是他们殖民统治体系一部分,其目的在于从中国攫取更多利益。他们所谓的“推动中国现代化”,其实并未使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得到继续发展,反而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把中国引向了灾难深渊。 具体到条约问题,近代中国与西方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西方列强的悍然入侵下屈辱的“城下之盟”。1858年,马克思就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问题,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鸦片贸易史》系列评论时指出,当初清朝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下令禁止外国人输入和本国人吸食鸦片这种毒品,但自诩文明的英国却发动了战争。⑥在非法的前提下谈程序正义便是强词夺理,西方殖民者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中国履行这些不平等条约。事实上,很多时候西方殖民者连这个虚伪的工具都不要了。马克思在评论英国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时指出:“就算是中国人必须接纳英国的和平公使入京,他们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也是完全有理的。中国人这样做,并不是违背条约,而是挫败入侵。”⑦ 2.认为中国文化的出路是“全盘西化” 近代以来,西方大肆宣扬“文明优劣论”“种族优劣论”等观点,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企图迫使中国文明这一“他者”日渐低劣。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给予了坚决反击。如,李大钊认为,与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西方文明相比,对世界文明曾有“伟大贡献”的中华文明有其独到优点,必将“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