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8)11-0004-005 弹指一挥间,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已涛声依旧地奔涌了40个年头。它不仅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轮从“富起来”的内河驶入了“强起来”的远海,也在其翻卷的每一朵浪花里,标刻下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壮起来”到“优起来”的不息腾跃。历经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自2004年中央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的14年来,尤其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形态与面貌,从政策环境、内部架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到理念站位、工作定位、实体时空和网络世界,其变革的高度与广度,已非“东方风来满眼春”所能极目;其影响的深度与力度,也非“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豪迈”可以穷尽。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总结的那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1] 回眸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发展筚路蓝缕的风雨兼程,体察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大潮澎湃起伏的节拍而激越跳动的脉搏时,自然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归纳概括这不平凡的40年。除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为党在各时期的中心工作服务;始终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定力之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累的诸多经验中,“坚持三个统一”,既是已经写入40年轨迹的成功经验,也可管中窥豹地印鉴难以忘怀的奋斗历程,更是对我们在新时代形成新气象、以新形象续写新篇章的重要启迪。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历史担当相统一 众所周知,中国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40年历史征程,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正如习近平2012年视察深圳时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P3)然而,在目标追求与实践探索之间,一方面,作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和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从农村农业改革起步、以经济体制改革破冰、用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的不同时期的改革开放,引发了整个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沧海桑田之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都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不断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更多地呈现境内境外思潮交替、国内国外矛盾叠加、网上网下风云际会的复杂局面。乃至于10年前,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依然清醒严峻地指出,“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3] 大学其实是没有围墙的。当代中国这“三个世所罕见”的基本国情,必然引发高校师生,特别是初探世事的青年学生,形成各种思想与行为的波动涟漪。无论是改革开放头一个十年,随着内、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动,受多种境内外错误思潮的累加影响,高校中出于对理想信仰的迷离、对党信任的缺失、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游移、对中国文化传统信心的消解而喧嚣不止的旋涡与风波,还是20世纪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下,由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沉渣泛起所导致的部分大学生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行的显著匮乏,再到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接入,而在校园中衍生的各种“双面人格”乱象,乃至当下“佛系青年”的流行,可以说社会改革开放每一步脱胎换骨的蜕变与前进,都直接催动高校学生群体对国家、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新审视,都带来在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青年学生对价值行为选择的再度思量,都引发出不同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面对的各种迥然相异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说40年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那么显而易见的是,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同样是一个时时面临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始终是以问题导向工作的过程。尽管在不同时期问题的出现,有时惊涛拍岸,有时细似“管涌”,但鉴于青年学生角色的特殊性和大学属性的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40年来所面对的思想文化问题的复杂性、意识形态问题的挑战性、学生个体问题的多样性和代际群体问题的变动性,都是其他领域难以同日而语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4](P289-290)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变动的学生群体潮起潮落,变化的时代问题千姿百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不仅一直勇于站在体察时代问题的前沿,以发现问题的敏捷性、预判问题的前瞻性、直面问题的果敢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比较成功地回应了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从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拥有了大批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了中国大学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与品质;而且更为可贵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一直敢于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己任,并形成了有为的历史担当。40年来,一代接一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耕耘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前沿的一线教师,还是活跃在学生身边的辅导员、各级领导干部,都在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于每一个历史的关键期、转折点、平常日,挺立潮头,中流击水,不辞甘苦,敬业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