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数学写作型作业 幸世强、徐小玲、刘子丽在《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一文中指出,课后诊断作业和综合练习作业可体现核心素养的第二个水平即高考水平,即能在关联的数学情境中厘清新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到知识的迁移,并能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作文作为一种用语言文字来展示学习主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反思和探索知识过程的体验,因而它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的较好载体. 例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对“杨辉三角”的学习、认识和理解,并应用它计算和证明了数学有关的几类问题.结合自己对二项式定理(杨辉三角)的学习、认识、理解和领悟,从以下几个方向(甚至超越以下几个方向但涉及“杨辉三角”)自拟题目,写一篇数学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提供以下几个思考或选题方向:①认识“杨辉三角”;②从“杨辉三角”到“二项式定理”;③“二项式定理”的研究;④杨辉三角与二项式定理的研究与我的成长(困惑、启示、感悟、收获、体验、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再认识等;你学习后产生的科学幻想和感慨等).本题体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培育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 摘自《教育科学论坛》2019.4上 如何调控作业量 时泽军在《有关“熟能生巧”的几点思考——基于高中数学作业视角》一文中指出,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新授课知识体系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解题技能与技巧,但教师必须要调控好每天的作业量.肆意加大学生每天的练习量,练习效果必将适得其反.教师曾经做过实验,在一次周末作业布置中,甲班要求完成一份题量为10道题的作业,而乙班要求完成一份题量为20道题的作业,周一收上来批阅时,发现甲班完成作业的质量远远优于乙班. 无数实践证明,狂轰滥炸式的数学练习,往往会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磨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其往往以应付的态度对待练习,有的甚至为了能及时交作业而去抄袭,练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练习只能起到副作用,甚至成了学生不诚实的“催化剂”.那么,教师该如何调控好学生练习的度呢?文章作者认为,对于新授课的数学练习即课外作业的时间,每天一般控制在20分钟到30分钟,以基础题与中档题为主;对于高考复习阶段的数学作业,也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我们应该知道,学生每天不仅仅只学数学一门课,其还要完成其他科目作业,只有每门功课都做到作业量的控制,才能让学生减负增效. 摘自《中学数学》:高中版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