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8)10-001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高校德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了全面论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些重要论述是高校探索立德树人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也是在“工具理性”和“实用理性”遮蔽教育本质的情势下,实现教育本质理性的科学复归。自创办现代大学以来,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认识就一直存在争议,歧义甚多。如“传承文化论”“创造知识论”“现代化工具论”“发展经济论”等。将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确定为立德树人,既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科学概括和把握,也是破除“工具理性”和“实用理性”对教育本质的遮蔽,实现高等教育本质和根本任务的理性复归。 (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质 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是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质,也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集中回答。将大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仍然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只有始终坚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实质和方向,才能真正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科学理解立德与树人辩证统一关系 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立德树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掌握立德与树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一是立德树人是完整统一的范畴。立德树人既强调立德对树人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作用及意义,也强调树人的全面性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是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和关键。德指政治方向、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立德树人明确强调了立德对树人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价值。只有立德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果不能立德或者立德内涵有偏离就不能树人。 三是树人是立德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现实的人即生活在现实的实物世界中并受这一世界制约的人”[3]245。他不但认为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5,而且认为人应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使“一切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4]286。人格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它的各个人格素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和关键,树人是立德的基础和条件。立德树人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于人格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孔子在2500年前曾有过阐述。在《论语·阳货篇》记载: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表明当时孔子已经注意并且阐述了人格要素之间的一体化关系,启发弟子要全面修身,防止偏失。 由上述论述可知,立德树人是一个整体,立德与树人不可分离。缺少立德培养不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缺乏人的全面素质也培养不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坚持以立德为核心和重点,引导学生人格素质全面完整均衡发展。 二、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应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追问和建构 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创新体系,必须坚定地贯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同时,也应当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追问和建构,做好理论知识准备。主要应从以下3个层次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追问和建构。 (一)进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追问和建构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立德树人的哲学(人学)基础。担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应当追问人是什么,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的生命本体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辩证法和人学理论指引下,笔者认为人的生命本体既是结构的,又是选择的,是结构与选择的统一体。所谓结构是指人格内在构成要素的有机组成及其组合方式,是人格系统中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和联系的组织形式。所谓选择是指人格为了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对人格行为的决策和挑选,是能动地改造外界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是人格结构的功能。一般而言,选择具有两个向度:外向行为选择和内向行为选择。外向行为选择即改造客观世界,内向行为选择即改造主观世界。选择是这两个向度的轮替、转换和统一,并经常交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