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大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门做了一些调查。总的感到,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在逐步体现,但其应有的威力还没有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上存有差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缩小这些差异,才能增大效益。 一、认识要准确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认识的不到位,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位置调整到最佳振幅点。一是平分秋色难上位。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放到首位,军事训练必须为中心,安全防事故是保底的,半斤八两,掂掂哪头都重,都得抓好;有的认为,不出问题啥都好说,出了问题就什么位置也没有了,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了从属的位置。二是穿靴戴帽放虚位。有的习惯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口号喊,当筐来装,把知与行、说与做分离开来,使讲政治成为冠冕堂皇的装饰物;有的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统揽性理解为包罗一切,大事小事都往上面靠。三是把帅位放相位。有的感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统帅、是灵魂,但手中没有令旗,出了成绩给政治工作记一笔“虚帐”,出了问题从政治工作的原因上“画像”,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有弹性的软项。要增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就必须从缩小思想观念的差异入手,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准确定位。首先要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上去定位。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特有优势和治军法宝,从我军成长壮大的实践中去领悟它的地位作用,经常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帅位”观念。其次要从把准政治工作与其它工作的辩证关系上去定位。要弄清统揽不是包揽,“首位”不是“抢位”,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是因果关系,是根本保证。首位意识就是抓根本管大局的意识,首位归了位,才能有抓中心的主动性创造性,部队才出战斗力。再次要从知与行的统一上去定位。切实赋予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的内容,要按照各级的责任,把讲政治的要求具体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中。 二、把握科学的辩证法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充满了辩证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人们的思维定势往往陷入形而上学的简单化,思考问题、抓工作走极端。要么强调到不适当位置,要么就一概否定,没有把握好思维上的切合点。这种思维上的片面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三种表现,一种是要么以考、背代教,要么一概不考、不背。前几年搞教育,不管你理解不理解,先让背,有的甚至只在黑板上抄几个要点让大家背下来就算完事。有的把考试当成驱动教育、检查教育的唯一手段,下边考了上边考,使教育跟着考试走、围着分数转。这两年,强调在理解上下功夫,又来了个一律不考、不背,甚至把考和背当作形式主义来看待,滋长了一些人的偷赖心理。我们认为,不强调背是不要死记硬背,而不是否定背;不提倡考,是不提倡把考作为检验教育效果的唯一手段。该考该背的时候一定要用考与背来促一促,使记住基本理论观点与消化理解结合起来进入思想。必要的、适量的考和背是教育的有效方法和辅助手段,一定要在教育过程中穿插运用。另一种是要么强调潜移默化的慢工夫,要么追求立竿见影的速效应。思想政治工作有周期长、见效慢的一面,也有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出成效的一面。不能以潜移默化来推脱工作上的不扎实、不到位,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软的、有弹性的,抓多抓少都一样,力求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但也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速效药,试想搞一次教育就能消除一切消极因素,抓一阵子就想把每个人的正确世界观都确立起来,一旦达不到,就怀疑政治工作的应有效能。这种立竿见影的思想印有“左”的阴影,实际上是把思想工作强调到了不适当的位置。再一种是要么政治过敏,要么思想麻木。政治有其严格的内涵和外延,不能随意扩大,沾不沾边都往里掺和。有些问题的酿成和发生,与思想问题有直接联系,有些则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要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把实际问题统统看成思想问题,把非原则的问题当成原则问题来看待。但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思想上麻木、政治上麻痹的倾向。有些同志认为,我们“小罗卜头”只管干不管“线”,对“酒绿灯红”的消极影响,对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不敏感、不警惕、不抵制,总觉得离得远,缺乏紧迫感;对社会上流传的政治谣言、政治笑话、顺口溜不仅引不起足够的警觉,还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上课的佐料、写文章的引子加以传播。这说明,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必须善于从不起眼的细微之处,觉察并判断出那些起于青萍的思想动向,随时抓住带倾向性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三、把着眼点搞端正 政治工作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问题,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比较明确,但也有的单位存有实用主义的标准,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尺度。一是以不出事故为标准。不出事故,思想政治工作什么都好,怎么评价都不过分;出了事故,总结教训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一条。有的单位把“不出事故是最大的成绩”当口号喊,结果,思想政治工作围着事故转,让事故牵着走,调子低,道理浅,抓工作只注重燃眉的、近前的,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抓不到根本处、夯不实基础。二是以工作的过程和量为标准。政治工作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达到服务保证的目的,但过程是载体,不是结果,不能作为衡量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而有的单位恰恰重过程、轻目的,认为投入了工作量就等于到家了,甚至偏重于有形的,看篇数、字数、页数、次数、人数、天数。这种衡量标准,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走了过场,很少有实际意义。三是以争得“彩头”、“第一”为标准。不少单位为了说明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掰着指头数第一。这种用“彩头”、“第一”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标准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激发官兵的积极性,促使去争第一、扛旗,应该说是个重要因素,但不是验证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如果把“第一”的多少作为标准,就必然产生做不做思想工作照样能完成任务的错觉,会导致在实践中削弱和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我们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应坚持用政治合格来衡量。就是看官兵是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坚定,是非分明,道德纯洁,听招呼,守规矩,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用培养“四有”新人来衡量。看官兵是否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否出有作为的人才。用凝聚力、战斗力来衡量。主要看官兵思想稳不稳定,相互之间关系融不融洽,集体荣誉感强不强,急难险重的任务能不能冲得上、拿得下。这三条标准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必须将其联系起来综合考察。 四、求取效果的扎实性 思想政治工作运作的过程是一个落实的过程,运作得当与否直接联着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大小。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好舍近求远的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讲远的不讲近的、说大的不说小的、用老例子不用新事例的现象比较多。不善于用新近的、身边的、具体的“星”照亮大家,使人感到如入云端不着边际。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善于多用战士的语言,多用发生在战士身边的人和事,多提炼深化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能产生共鸣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以形成“教育出成果、成果丰富教育再出成果”的良性循环。二是解决好呆板单调的问题。上课、讨论、整笔记是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常用的几个环节。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单位把教育框定在“三步曲”中,使战士感到枯燥、乏味。思想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要求思想教育形式也必须灵活多样;思想教育是做人工作的,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要多采取一些诸如坐在一条板凳上话人生、人生是非大家辩、到社会大课堂去体验等方法,调节接受教育的最佳兴奋点,使大家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受教育。三是解决骨干作用不明显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人人都做,军事、政工、后勤干部都抓。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从上到下还只是政工干部这条线在忙乎,到基层就是指导员跳“光杆舞”。要求建立思想工作骨干队伍,但往往是建在花名册上,不起多大作用。这种网络上的不健全,使政治工作留有缺口。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运作当中,必须强化群体观念、挖掘群体效能、发挥群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