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星移斗转,历史的尘埃早已被流水般的岁月冲刷干净;伴着时代涛声,人民中国已经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虽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中华民族每天都在走向强盛。但,中国共产党人用延安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所树起的巍峨丰碑,却随着时间的流逝,变的更加雄伟,更加峥嵘。延安,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这就是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严守纪律,团结一致;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依靠群众,为民创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迁至延安。当时延安一带不仅人稀少,贫脊荒凉,而且敌军压境,形势严峻,可以说生存条件异常艰难。但是,共产党人心中有理想,行动有目标,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克服了物质匮乏给红军带来的严重困难,战胜了强大敌人的围攻,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抗战初期情况虽略有好转,但时隔不久,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派胡宗南率数十万大军封锁延安;日本侵略者也与国民党遥相呼应,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战术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延安军民又陷入了极端艰难困苦的境地。面对这种险恶的形势,毛泽东号召全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带头节衣缩食;开源节流,纺线织布,开荒种菜。359旅广大官兵响应党中央号召,开进南泥湾,经过艰苦劳作,终于改善了条件,战胜了困难,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困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延安精神,一步步把革命战争推向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就没有人民军队的由弱变强,也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今天实现民族振兴国 家富强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脚步,20世纪即将过去;伴着天宇的涛声,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站在世纪相接的交点,展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更加复杂,遇到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为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在创业时期,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即使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精神的宣传教育。”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同时在一些地方也滋长了一股讲排场、摆阔气、赶时髦、比豪华的奢靡之风,对此,江泽民总书记曾不无忧虑的谈到,现在有的人把艰苦奋斗精神丢的差不多了,他还引用“历鉴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两句名言告戒人们毋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提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各级党组织和全党同志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一个关系民族兴衰、事业成败的大问题。由于忘记了艰苦奋斗,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兵变成了斗鸡遛鸟的纨绔子弟,结果给曾经强大的中国带来了百年耻辱;而由于力行节俭、勤勉敬业的日本、德国在一片战争废墟上使国家实现了繁荣富强。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艰苦奋斗精神之于国家民族是须臾不可离开的。 当前,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变,人民的生活还比较低,目前全国还有6000多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即使将来实现小康,社会财富充盈了,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也不应该丢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广大干部群众一砖一瓦来建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只有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如果我们图安逸,懒于创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总想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目前,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邓小平同志设计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下个世纪中叶也才是中等发达国家。更何况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励精图治、勤俭建国,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悲剧就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演。 当然,今天我们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要让人们重新去啃窝头、住窑洞,普遍坚持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提倡这种精神,目的在于培养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社会风气;在于以艰苦的劳动、勤俭的作风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通过教育,把难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发扬起来,同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现代科学技术、同科学管理、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赋予现代文明以新的内容。要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在生产、流通、消费和政府、社会、家庭等各种活动中都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防微杜渐,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陕西有个袁家村,这个仅有64户居民的村庄,去年上缴税金80万元,人均纯收入2.88万元。但是,当这里的干部群众应邀到德国访问时却是背着盐巴、辣子、酸醋和擀面杖以及郭书记、袁家村人吃惯了的干馍蛋乘国际航班飞往德国的。老将军孙毅的人生风范,好书记孔繁森的人生轨迹和袁家村人富后依然行节俭、富了依然平常心,说明我们党、我们中华民族继承、弘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有些干部群众中渐渐被淡忘了,讲排场、赶时髦、未富先阔、挥霍浪费和“光着屁股扎领带”的现象,在有些地方和单位渐渐盛行起来了。目前,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国家还比较落后,要根本改变这种情况还需要几十年时间的艰苦奋斗,要实现我们的最高理想更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如果我们现在就淡忘了创业的艰难,丢掉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不要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即使今天的现状也难以维持。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戒逸、戒傲、戒贪、防诱、杜渐,弘扬延安精神,毋忘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