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现代互联网产生的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因而必然具有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吸引、判断、选择,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关键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在吸引,要在判断,旨在选择。做好新时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吸引、判断、选择上下工夫。 一、吸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吸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发展的根本前提,可以说,没有吸引,就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增强吸引就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在吸引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思想交流、沟通与互动的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因网络而产生,更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而产生。吸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因素,没有吸引,就没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谈不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更谈不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关系的形成和互动活动的展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来实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实质是一种数字化关系存在。这种数字化关系既依赖于教育主体“推”出数字化信息,也依赖于教育客体“拉”出或接收数字化信息,二者相结合,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才能形成。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客体是相对明确而固定的,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教育对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在网络空间,教育客体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前所说的‘大众’媒介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Push)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电脑)将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Pull),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环境的开放性、主客体角色的虚拟性及互动关系的多变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流动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广大网民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往往取决于一定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法预知网络教育对象的数量、身份和思想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教育内容转化为数字信息并上传网络后,是否能让网民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主客体关系,最终取决于能否吸引广大网民。由于人们的网络信息获取、互动行为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开放性,没有吸引力的观点和信息往往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失去了关注和点击,主体发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就没有受众,广大网民就很难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客体。而当网民不能经由吸引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受众和对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就会成为没有受众和客体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自然难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存在及其规定因而也就会丧失。 2.吸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以开放的网络空间为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放的网络空间,决定了吸引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 吸引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契合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变性的要求,反映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变化趋势。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人的交往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理念产生了重大变化,网民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张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立和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对网民的吸引力。当前,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网络信息的海量增长和碎片传播同时存在,在这种开放网络空间中,没有吸引力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其他信息所湮没,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传播的信息只是信息海洋中的一部分,哪些信息能够引起网民关注并打动和教育网民、影响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取决于网络信息对网民的吸引力;网络的交互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是基于网络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互动关系。这种交互性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不是强制的、被动的、固定的关系,而是自主的、自由的、自愿的关系,这种自主自由自愿的关系又是建立在相互吸引的基础之上的。教育主体如果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充分吸引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参与,就无法使网民真正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对象或客体,网民就会随时“下线”或“断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就无法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会戛然而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就会处于一种虚置或停滞状态;网络的虚拟性,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既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巧妙塑造自己的教育形象、模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进行虚拟教育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角色提供了可能。这种虚拟角色的隐匿性,既避免了直接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双方角色明确定位的种种局限,有利于双方平等基础上敞开心扉的相互交流,也为隐匿双方避免不必要的尴尬随时中断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提供了方便,增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随意性,这种虚拟性,更加表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性;网络的多变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变性。在开放的网络空间,生活的节奏、交往的节奏、思想信息交流互动的节奏明显加快,各种信息实时传播,使人们能通过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地了解各种信息。谁传播的信息新、快、准、灵,谁对网民的影响就大,谁吸引的粉丝和受众就多,谁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和影响作用就大。网络世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信息、内容、方法创新的程度和吸引的力度而不断变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或客体的不断增多,朋友圈的扩大,稳定受众或“铁粉”的增加,都有赖于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