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6)03-011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这为我们利用和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尽管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所蕴含的合理内核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一、“家国一体”的传统思维方式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一体化 “家国一体”的传统思维方式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政治伦理化或伦理政治化,统治者将基于血缘关系的家庭伦理引至政治领域,建立起一套“礼制宗法”“忠孝一体”的伦理规范。中国古代政治对国和家的理解就是: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以血缘—宗法关系来管理。家与国的紧密关系最初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西周采取分封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二宗。”[2]周天子将部分土地划给宗室和臣子,获得他们的拥护,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此时的“家”既指小家,也指诸侯国,家和国都是依靠血缘关系联系起来的,这是最初的家国治理模式。《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在孟子看来,家国与个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到宋朝时,宋徽宗说:“内外家国,理当一体,则有条而不紊。”[3]这进一步表达出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家国一体”思想。王阳明主张:“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大学问》)。也就是说,善待自己的父母还能扩展到善待别人的父母,把天下人都当成自己的家人,那么中国所有人都可以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这些思想都体现了把个人、家庭与国家紧密结合起来的家国一体观。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家国一体”特征也被西方学者所认同,如黑格尔认为“东方主义的一个普遍命题,就是认为古代中国的国家形态是家国一体,国家就是扩大了的家庭,皇帝就是大家长,人民都是皇帝的儿女,所以没有西方那种个人主义,没有个人的自觉意识”[4]。中国古代无数仁人志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家国一体的文化脉络中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与国家休戚与共的民族感情。 当然,中国传统的“家国一体”思想放到现代人的眼光下来审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比如模糊了家和国的概念和界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利益等,但是这一传统思维方式中的精华之处是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传统社会的“修齐治平”价值观体现了由个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会到国家、由国家到天下的中国传统家国逻辑。每一个体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注重个人道德实践;然后推广到家庭,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行为礼节,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关系;接着推广到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套严密的道德行为规范,不做超出社会道德体系容忍范围之事;最后,推及国家,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依靠这套社会道德体系促进和实现了国家道德秩序的稳定。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把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分成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的有机统一,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要求,这与传统的“家国一体”思维方式是既一脉相承又具创新意味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也反复强调国家梦与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等[5]。这些思想同样体现了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有机统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可以遵循“家国一体”的思维方式。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基础。每一个社会成员应立足于自己,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热爱祖国,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感、有担当,在社会分工中恪尽职守,在社会交往中诚信、友善;进而推及社会,遵从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个人追求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统一与融合,共同发展。 同时,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6]有学者认为,“只有国家富强起来了,才能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为广大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供力量支撑;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才有可能为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根本政治条件,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只有建设好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每个人生活得才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会真正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安定团结有序的社会生活,才能为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造有利环境,才能使每一个人在安居乐业基础上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