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是指人们以虔敬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与技能、努力提高自己职业活动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以履行自己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职业的道德精神和行为方式。所谓敬业观,就是对这种道德精神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认同与观念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首先要认清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它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实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社会主义敬业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涉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既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又具有最基础的实践性。很显然,无论是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还是贯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讲,都必须落实到人们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习近平同志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里讲的“实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落实到各行各业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在职业活动的敬业精神上。 由此不难看出,一方面敬业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一个最普遍、最基础、最具实践性的地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乃是一个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建构、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的三个层次之间不是平行的、互不相干的,而是处在一种价值层级上相互生成、在价值内涵上相互交织,在性质和功能上相互建构的有机系统之中。三个层面之间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有了前者就一定会有后者,因而形成一个前者建构后者,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并组织、支配、制约前者的互生、互动、互构的有机系统。 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敬业观,就必须深入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的有机联系,只有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认清社会主义敬业观在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保证人们敬业观的培育与践行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前进的节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需要。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其精神基础与价值内核之一,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征途中、在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正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敬业乐业精神,才成就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才凝练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其所表征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个体修养等主要特质,都无不渗透了中国各族人民敬业乐业的精神,都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 在中国传统社会,虽然由于农耕生产力的限制和宗法制度的制约,使职业的分化和职业活动的发展都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是职业的地位和职业活动的意义却一直受到明智的统治者和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高度重视。人们普遍地认为,不论是七十二行还是三百六十行,人们的职业活动都“有益于生人之道”,因而要求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文成公全集》卷二十五)。尽者,敬也。所谓“尽心”,就是要以敬业的精神来从事职业活动。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忠于职守。古人强调不能把职业活动仅仅看成是做事、谋生的手段,而要把它看做是一种社会事业。“有事无业,事则不经”(《左传·昭公十三年》)。一个人是否能够通过职业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所作为,不在于他做什么,而在于他能否尽心尽力地把所做的事做好。同时,古人也强调要把忠于职守看作是成就自己的品德,铸造自己人格的途径,做到“习勤劳以尽职”,认为“心尽则职亦尽,自无愧怍于己”(石成金:《传家宝》三集卷二)。正是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们以尽职尽责、朴实无华的默默劳作,创造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灿烂文明。 其次,诚信无欺。诚信无欺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要重承诺、讲信誉、守合约,以诚正己,把诚信作为立业之本。古人认为,诚信是职业的生命,“可终身而守约,不可斯须而失信”(张弧:《素履子·履信》),“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卷二)。当然,古人也认为诚信不是一味机械、遵循契约,而要以义为准,有所变通,做到“信于义”。孟子就把那种离开“义”的标准而讲“言必行”的人斥为“硁硁然小人”,认为“唯义是从”,这才是诚信的真精神。 再次,精益求精。就是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昌黎集》卷十一)。古人认为,“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朱熹《答许顺之》)。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要发挥自强不息、持之以恒、“日新精进”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所以古人说:“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总之,五千多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族人民“敬于职事”的创业史。马克思就曾经高度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在开启世界近代文明的不可忽视的伟大功绩。它启示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必须高度珍视、继承和弘扬这宗珍贵的历史遗产,使之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敬业观的历史依托,真正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