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既是为了国家利益、民族振兴,又是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映时代要求并且收到实效的保证。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今后几十年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今天在校的大学生和即将迈进大学校门的青年,到2020年正好是三四十岁。在这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将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击队,在高新技术领域、朝阳产业、传媒业等服务业中他们甚至会成为主力军。他们能不能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示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自我塑造的标准。人们可以用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指标来衡量和描述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并且清晰地指出它与我们现有发展水平的差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一目标对自己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提高按照这些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且把缩小“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作为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奋斗精神。 第三,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是大学生强烈的内在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既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背景,又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环境。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学生和家长是这些变化的承担者。其中一部分人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从观念、心理到能力上还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发生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感情随之起伏。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实际,勇于积极主动地回答而不是消极地回避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重大现实问题,才能满足大学生渴望答疑解惑的需求,指引他们在急剧变化而且日益多样化的生活环境中找到明确的前进方向。 怎样才能做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我个人认为当前应该注意几个突出问题: 首先,应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回顾历史,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内容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的。但是,在发展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把德育放在诸育的首位。今天,教育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机,同时,也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教育事业所处的环境也远比过去复杂。市场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使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干扰甚至冲击。围绕着探索“办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意见和形成了一些争论。这些探索是必须的,有益于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在探索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这样更能帮助我们看清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使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就是要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好这样的教育”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就是要思考“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回答“教育一代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育这样一代人”的问题。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我们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造就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校园环境。假如我们说的和做的不一致,我们办的教育和我们办的大学就会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抵触,甚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等于零。所以,教育战线的全体同志,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就这些问题给党中央、给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放心的答卷。这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必须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课题;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任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说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现实,开展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找出有哪些是值得改进的、哪些是应该加强的,应该怎样改进、怎样加强。《意见》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过去十几年里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永远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根据新的形势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