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5-01-012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创建精神分析并将之作为人文科学的基本思想之时,美学构成了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梦的分析和关于艺术的分析,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美学体系。本文着重讲弗洛伊德对西方美学中在审美类型体系上的贡献。西方的审美类型体系,从亚里士多德始,基本构成了美、悲、喜的三个方面。在近代,普莱士(Uvedale Price)和赖特(Richard Payne Knight)等在同代学人论美的基础上,把美运用于自然美,创造了如画(Picturesque)这一具有时代的范畴,柏克和康德则用崇高,把悲的类型作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推进,霍布斯(Thomas Hobbes)、康德(Zmmanuel Kant)、里普斯(Theodor Lipps)、柏格森(Henri Bergson)都把对喜的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阐述。到现代,美、悲、喜又有了重要而剧烈的变化。弗洛伊德在审美类型的古今巨变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美的类型里,他提出了美之构成的新原则。在喜的类型里,他提出了喜的三大亚型,滑稽、诙谐、幽默,特别是把诙谐放到了喜的重要位置上。对悲的类型,他提出了恐怖主题,并对之作了理论分析,使之在20世纪的后期,成为一个重要类型。 一、美得以形成的原则及其性质 西方美学认为,社会和自然中的美,都有功利因素夹杂在其中,是不纯的,而艺术则去除了功利的杂质,从而集中地、典型地、纯粹地体现了美。因此西方美学的美,主要是艺术美。弗洛伊德在《诗人与白日梦》(1908)中,对艺术之美是怎样形成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论述。一言蔽之:艺术是幻想原理、梦的方式和艺术法则的统一。 艺术对人的功用,在本质上与幻想是一致的。摆脱古希腊以来的摹仿传统,超越巴尔扎克、左拉的艺术观念,讲求艺术与虚构认同而非与现实认同,已成为20世纪美学的发展现实。在弗洛伊德这里,虚构转为幻想。幻想又有自己的特点。艺术家的创作冲动和一般人的幻想一样,其基本动力,在于其尚未被满足的欲望。艺术家或一般幻想者的愿望根据其性别、性格和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但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类:一是野(雄)心,即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二是性愿望。愿望的内容构成幻想和艺术的内容。弗洛伊德举了一个幻想例子:“我们假设一个贫苦孤儿的情况,你给了他某个雇主的地址,在那儿他也许能找一份工作。路上,他可能沉湎于白日梦之中,这个白日梦与产生它的情况相适应。他的幻想内容也是这类事情:他找到了工作,得到了雇主的赏识,成了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被雇主的家庭所接纳,娶了这家年轻漂亮的女儿,然后成了企业的董事,首先是作雇主的合股人,后来是他的继承人。”[1](P33)在这个幻想里,雄心和性的内容是很明显的。优秀作品《俄狄浦斯王》中的雄心和性的内容一样明显。 幻想和艺术的内容是未被满足的欲望,这欲望往往是以时间三维的方式来组织的,即“利用一个现时的场合,按照过去的式样,来设计未来的画面。”[1](P33)如在贫苦孤儿的例子中,他得到雇主的地址(现在)引发了他对未来的设想,而未来的画面,又完全是以自己过去的生活图式来描画的,他“重新获得了他在幸福的童年时代曾占有的东西——保护他的家庭,热爱他的双亲和他最初钟情的对象。”[1](P33)弗洛伊德用这一模式去解释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按照真人画的,但她那使多少批评家殚思极虑的神秘微笑,只有从画家的童年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释,那正是画家孩提时期他母亲的温馨的微笑。 艺术内含着幻想原理,但艺术和幻想又是不同的。人一生内心都充满着想象,在儿童时期就做游戏,长大了,不能做游戏,于是用幻想来代替游戏的功能。但儿童以游戏为荣、为乐,并不掩饰自己的游戏,成人却为自己的幻想感到害臊、羞耻,总要把自己的幻想隐藏起来。艺术则是面对公众的,当艺术家把本要隐藏的幻想转为能够面向公众的艺术时,他用梦的方式对幻想内容进行了改装,经过梦的改装,“缓和了幻想中显得唐突的东西,掩盖了幻想中个性化的起因。”[1](P139)在《俄狄浦斯王》中,弑父意图改装为命运的强迫,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犯罪意图被置换为叔父的犯罪。讲一句题外话,《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承认了自己的罪,他受到了惩罚,好像这些完全是有意识的罪行。就我们的理智来说,这肯定是不公正的,但是在心理学上却是完全正确的。”[1](P160) 艺术使人克服了幻想中的自我厌恶、自我责备和自我羞愧感,在艺术中,本能欲望得到了美的转化。这一方面是靠梦的化装方式,另一方面则是靠艺术的形式法则。艺术不同于日常幻想,也不同于梦中幻想,其重要一点就是它具有自身的形式特征。自康德以来越来越为人们所首肯的一个观点就是,形式仅凭本身就有一种审美特征,就能引起审美快感。因此,幻想转化为艺术时,它已遵循艺术美的规律,以一种取悦于人的审美形式表现出来。当人的欲望经过梦的组织方式,又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之时,面对艺术,人们一方面享受艺术形式的直观快乐,另一方面又从具有美的形式的作品中享受到自己的白日梦而不必自我责备或感到羞愧。 总而言之,艺术就是幻想内容、梦的改装、美的形式三者的统一。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形式美学中的形式成了梦的改装。在《释梦》(1900)一书中,弗洛伊德讲了梦的内容是无意识的欲望,就是在梦中,意识的检查作用虽然比清醒时弱多了,但还是存在,无意识欲望之所以逃避意识的检查而得以从梦中出现,是经过一整套化装方式的,即四大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凝缩(condensation)和置换(displacement)。凝缩即显梦的内容比隐意简单,好像是隐意的一种缩写体似的。凝缩的方法大致有:(1)某种隐意元素完全消失;(2)在隐意的许多元素里,只有一个片断侵入显梦之中;(3)某些同性质的隐意元素在显梦中混合为一体。凝缩作用构成了显梦中的融合物,包括融合人物、融合意象、融合符号。置换有两种方式:(1)一个隐意的元素不以自己的一部分为代表,而以较无关的其他事相替代;(2)其重点由一个重要的元素移置到另一个不重要的元素上。这样,梦的重心即被移置,从显梦上就很难体会出隐意。梦内容虽然是以一种化装的方式出现,但是当人们意识到显梦后面的隐意之时,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愧羞之感的,而艺术在方法上是梦的化装,在内容上是无意识欲望,但却因其有美的形式,而把这两方面都予以提高,当无意识欲望和梦的方式在艺术中出现的时候,艺术中美的形式把二者都予以升华。因此,什么是美呢?美为什么会感动人呢?原因为:一方面无意识欲望感动了人的内心的隐秘深处,另一方面美的形式给人以感性的愉快。环视整个艺术史,艺术的改装原则分为两个类型,即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在古典艺术中,幻想内容是以理性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需要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探查出隐蔽在形式里面的幻想内容即可。在现代形式中,幻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是非理性的,变成了梦的直陈,如在超现实主义和达达派的艺术家那里,但凡经过改装的显梦都还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去分析,现代艺术型的改装当然也还是要进行分析的。但无论是古典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是用美的形式去表现无意识的欲望内容,因此,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可以说,美,是无意识欲望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