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10-0033-0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为重点的综合教育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根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相互争夺的主战场。胡锦涛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前沿,青年大学生是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的重点[1]。高校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面对这一客观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社会信息快速流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一)社会急剧变革导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增大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P3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上,社会的经济结构、产权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在政治制度上,“一国两制”的实行,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与区域性的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并存;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通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大众文化同时存在。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必然产生多样化的观念意识,因为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文化诉求,从而使得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多样化的景观:既有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还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既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也有资本主义的腐朽观念,还有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面对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如何保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思潮中的主导地位并获得广泛的认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经济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构成威胁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面上相互交锋、交融、碰撞,不同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现。这一方面使思想文化的传播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快捷,另一方面,也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大的经济优势、文化优势和科技优势,利用渗透着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对我国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置换,潜移默化地诱使我们尤其是青少年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对西方的认同和趋同,从而达到消解和压制中华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和摧毁中国人民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心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既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西方资产阶级推行其意识形态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把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化为所谓“普世价值”、“普世文化”,标榜西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合理性”、“合法性”与“优越性”,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终结论”,试图用文化渗透的策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互联网的普及部分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它既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拓展了时间和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也部分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接受需要通过对社会本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思想观念的理性整合才能实现。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频率加快,海量的信息挤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具有碎片化、表面化、大众化特点的网络信息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思维,加大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性整合的难度,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导。加上青年对网络信息快餐的依赖,逐渐失去了对政治生活和政治理论的兴趣。同时,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交互性、多边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西方传播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美国是互联网的主要推动国家,拥有世界网络高速公路的主干线,控制着互联网运行的中枢——根服务器,因此,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美国语言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全球文化传播系统。互联网的信息有的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如各种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有的虽不明显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但也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的信息占有量明显不足,在宣传和渗透的力度、途径和方法上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抗衡,加上市场经济趋利性和世俗化的大众网络文化的蔓延,以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表达话语进行曲解或随意调侃,容易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怀疑和动摇,从而冲击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