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12)15-0025-05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至今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内容)取得共识。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上,有的强调普适性,主张与国际接轨;有的强调社会主义的规定性,主张为社会主义所特有;有的主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从中提取精神内核;有的对此持反对意见,主张推倒重来,另起炉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有的强调用鲜明准确的语言,避免产生歧义;有的则主张使用模糊含蓄的语言,以免旗帜过于鲜明引起争论;如此等等。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有学者进行了分析。本文也想就这个问题谈些初步看法。 一、关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众多分歧的原因分析 笔者以为,对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众多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现实的利益倾向不同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概念。价值观作为世界观的核心,是对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由于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相应产生多种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群体在价值观上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基础,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当前,分配不公已成为涉及全局的矛盾,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收入在各种要素中的回报率过低,穷人和富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超过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一方面,拥有几十亿、几百亿资产的富豪数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中国仍有4007万农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使在城市也有靠低保收入生活的2345万贫困人口。我国社会已出现了人数庞大的困难群体,他们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资料,中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的人口,占收入或消费份额的50%。1992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例由30.8%下降到23.7%。有些企业的工资水平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有意拖欠,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资料,2009年前的5年里,近1/4的劳动者的工资没有增加。资本利润侵蚀劳动报酬的现象在私营单位表现得更明显。根据有关资料,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009年的年平均工资为17071元,比当年初公布的全国城镇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低四成。而同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1005元,比私营单位高出将近1倍。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会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有资料表明,2009年涉及农民工争议的劳资争议案达60万件。[2]经济基础巨变,分配不公矛盾突出,利益结构多元,在这种背景下,价值取向必然是多元的。学者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他们的思想理论观点必然反映现实,反映一定利益群体的愿望和要求,并且将这些愿望和要求渗透在价值观之中。这当然不是说每一个著作家、思想家都是很自觉地维护着某个群体的利益,反映其愿望和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看一个著作家、思想家的价值取向,主要是看他的思想观点有没有超出那个阶级的范围。列宁曾说,在拉丁语中有“对谁有利?”这样一句话,“要是一下子看不出是哪些政治集团或者社会集团、势力和人物在维护某些提议、措施等等,那总是要提出‘对谁有利?’这个问题的”。[3]列宁这一论断与我们这里探讨的问题,时代条件、所指对象均不相同,不能简单搬用。但这对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思考我们探讨的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据此看来,在利益多元的条件下,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多种思路、多种见解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强劲冲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乏力,必然产生多元的价值观。现在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对我们的冲击很大。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从来没有间断。近些年来,更加强劲。2008年7月31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的国防战略明确提出,美国将继续对中国施压,要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来影响中国的选择。在这种国际气候下,在我国思想理论界,马克思主义受到贬低、歪曲和排斥。而另一方面,从我们的工作来说,尽管中央采取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重大举措,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它以成功的实践、丰硕的成果,展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邓小平批评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不一贯的缺点,至今并未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彻底解决。这种情况,就党内来说,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近8000万党员,“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党员,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很长时期内,各级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或者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没有下功夫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许多共产党员,包括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者,没有认真研究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什么地方不好、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是什么。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有些同志将着眼点放在与业务相关的知识上”,[4]没有把着重点放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在这种情况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的影响、干扰,造成学界思想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用多学科的话语体系解读价值观,必然产生多元的表达。现在多学科的学者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概括工作,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它表明思想理论界的活跃和学者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关注,也表达了一种责任心。但是,由于前述两个原因的存在和作用,有的学者不是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而是学什么、研究什么,就信奉什么、坚持什么,并且用这种思想方法来分析问题,用某门学科特有的话语体系来表述问题。各自按自己所学学科的思想方法、话语体系去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保证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必然产生多种多样的见解和表达,且彼此难以说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