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13)04-0112-04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中国始终处于文论建设的主导地位,因而受到高度重视,硕果累累。首先表现为各种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著颇丰,在中国知网上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文的数量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每年各大出版社都有大量研究马列文论的专著出版;其次是各种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研究活动频繁,除了年度的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年会以外,各种形式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活动也经常举行;再次,各高校始终把马列文论课作为文学类本科生的必修课,并开设有马列文论原著导读、马列文论经典及以马列文论中的问题为名称的课程。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呈现着一种十分可喜的繁荣景象。 虽然不能说这只是表面的繁华,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下,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一方面文化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了当下人们共同尊奉的一条准则,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摆脱西方现代性话语统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不变的选择,这种中国特色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文化建设,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也必然要走一条中国式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文论要在中国的文艺事业中起到主导作用就必须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问题,就是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和文学的基本观念,也改变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使今天的文学和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们面对的传统形态的文学根本不同,所以如何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今天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就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有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理论在文艺批评实践中的失语。“失语”是从医学中借鉴来的一个词汇,原意是指丧失了语言的功能或语言表达出现了障碍。这个词被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指的是某种声音的缺失,在这里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观点等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中的缺失。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文艺批评言必称“马列”,动辄引用“马恩列斯”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论以一种绝对的话语权威主导着我们的文艺批评和文艺实践活动。但到了世纪末,这种声音越来越少,几至于完全消失了,即使偶然有几篇批评文章在使用着这套话语,但都是不疼不痒、自说自话,无法切中要害。这与理论体系本身的繁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任何理论本身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实践,但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的状况却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警醒,我们应该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探讨来解决这个问题。 产生这种失语现象的根源是非常复杂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很多人都把学术研究等同于政治问题。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是带有主流意识形态色彩的,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所以前文所述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繁荣状况,其中很多都是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有直接关系的,比如高校马列文论课程的开设,各种马克思主义文论书刊的撰写和出版,各种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学术团体的建立,各种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活动等等。因此有些人就把这种理论与主流意识形态等同起来,把本属于学术的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于是将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论,看做是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的问题,是关乎中国的文艺政策和文艺性质的大是大非问题,从而为学术研究设置种种禁区,把经典论著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尺度,动必宗经、征圣,排斥一切经典之外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变成了经典的阐释与再阐释,丧失了现实的针对性。还有另外一部分人,同样是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问题等同于政治问题,以为这是党和政府为规范文艺发展,强化对文学艺术事业的领导权而不得不为,因而把它单纯地等同于文艺政策和文艺的政治立场,认为这只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事,而与自己的学术探讨无关,拒之于千里之外,因而完全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和对现实行之有效的有利的批判武器的地位,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指导作用。 再者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缺乏问题意识。理论本应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因而任何理论都必须适应现实的需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具体的现实针对性。但如上文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被等同于现实政治,等同于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一切从经典论著出发,从前人的话语而不是现实出发,禁锢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它也就离僵死的教条不远了。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固然有历史的选择和意识形态的诉求,但“更有着理论与观念变革的内在发展动因,即理论观念与思想意识层面上的主观创构与理论范式转换因素。”[1]这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信条,而且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适应性和指导作用,因而在理论和观念的创新和现实的文艺批评实践中需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作用。但现实本身是在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注定会面临不同的处境,要解决不同的问题,理论也必须根据现实的不同处境和面临的不同问题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