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13)04-0070-00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最大困惑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整多变与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相对稳定形成强烈的反差,觉得专业课程的名称和内容相对稳定,易教易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和内容则不断变化,难教难学,感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称、课程、方案和内容的多变,影响了课程和教师的双重声誉,甚至怀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职业自信。因此,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变”与“不变”,已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和职业自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高校出现的新生事物,是新旧大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多次改革,多次调整,几经变化,让人们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始终变动不居的总体感觉。 见附表:
可见,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方案也有调整、反复甚至再调整的情况。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分分合合;从“中国革命史”到“中共党史”再到“中国革命史”的复归;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向“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拓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到实践创新成果的理论取向或实践取向的取舍(前者如“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后者如“中国革命史”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人生哲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从无到有,等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反复多变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稳定的实质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自信心、学术自尊心、职业坚定性和教学积极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实效性。 因此,正确总结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迁的历史,系统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迁的脉络,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变迁的原因,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变”的实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高校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自信、学术自信、职业自信,调动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不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案设置、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虽然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之中,但是,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质内容却保持了相对稳定,体现了“变”中之“不变”。所以,我们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断变化的表面现象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对稳定和不变的实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向课程体系转化的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设置无论如何调整和变化,其实质内容始终主要体现为三大板块: 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阐明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运动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阐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规律和资本剥削的奥秘,揭示剩余价值规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阐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板块,实质上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及基本原理,尤其是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大方面的创新成果: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如“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实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第二是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中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创新成果,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