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12-0046-02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就是资产阶级贪婪地、无限制地扩大再生产、最大限度地攫取更多的利润,而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紧张。[1]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人同自然和解”课题时提出,要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生态问题,则必须要解决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铲除人与自然对抗的社会病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态,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生态问题的本质,也是在思想和实践上探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新途径。 一、生态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生态危机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不同层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与受教育者在施教活动中双方互动的感受和由此决定参与的动力。从教育者方面来说,动力来自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及科学评价;从受教育者来说,动力来自教育者、组织和宣传,来自当前社会生态环境的现状,其中更为关键的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当每一阶层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健康受到环境影响而带来威胁时,所有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有些教育者自身的思想会受到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如食品添加剂问题、地沟油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这时候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理论、原则、要求就容易受到质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在生态问题上变得苍白无力。当生态危机蔓延到一定程度,个人主义及发展主义思潮占上风时,生态危机将会转变为社会危机,从而发展为生存危机,人们的思想信念会变得虚无缥缈,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效。 2.关注生态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其同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体育等教育活动相区别的特殊本质。其重要任务是代表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其政治目标,用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利益和愿望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转变其思想而影响其行为,促使其思想行为向着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它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对和谐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的新要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这一新要求、新目标去宣传生态、关注生态、优化环境。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3.由生态问题引起的思想矛盾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一般来讲,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包括对社会制度、国家方针政策和制度执行程度的认识,也包括对个人的工作态度、生活习惯的认识,而这些认识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当前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关。例如,出台围湖造田决策时,如果采用科学的方式来执行,这一决策就可能对该区域造成好的影响,反之,则会破坏该区域生态环境。再如,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个人行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随意乱扔废旧电池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就可能污染几亩土地,从而直接影响到该地的生态功能。食品安全问题、城市自来水被污染等事件,都会对人们的主观思想造成冲击,而这些矛盾的解决,仍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否则,就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广大群众对党的政策的怀疑,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信任危机。 二、重视生态问题的若干要素 1.经济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态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范围和力度空前加大,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无视生态以及环境问题。有些地区盲目招商引资、非科学开发,导致区域环境污染,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等问题。这些经济过热的现象,其负效应是人类改造自然异化劳动的典型特征,更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抬头的迹象。这有悖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对我们进行报复。”[2]面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其贯穿于当前经济工作之中,把人们的行为引导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上来。一方面,要切实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并执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要切实防止经济过热,发展主义势力抬头的态势,确保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对当前生态环境具有可持续性。 2.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生态问题。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从外延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多维性指向的有机整体。它的指向覆盖了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安全领域,它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引领和约束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学会正确认识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信念,使人的行为符合并尊重自然规律,激发人们在生态文明目标下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并牢记马克思的告诫:“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3]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实现生态文明这一目标,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耐心化解思想矛盾,并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全部凝聚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宏伟的目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