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主动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有效开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已成为提高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着力点。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3.38亿人,这一群体甚至比美国的人口总数还多。庞大的网民群体,发展迅猛的新媒体技术,既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契机,也是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时代化进程的生长点。相对传统工作载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便利获取的宏大信息量涉及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态灵活,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形象性。新媒体具有跨越时空传播信息的特性,消解了地理界限,以流动空间取代地方空间,改变了时空结构,超越了社会调控的有效边界,使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入,E-mail、BBS、MSN、QQ、BLOG、手机等活动载体,大大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手段,工作的快捷即时性日益凸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对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扬弃,赋予了每个参与者“知”与“说”的权利和自由,在互联网上,每个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传播方式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的转变,突破了信息从一个信息源流向各信息源的单向模式,实现了“一点对多点”到“多点对多点”的转变,呈现出多方面、大范围、深层次的传播特征,使思想政治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多点对应性。 深度挖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工作潜能,已成为提高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着眼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84.3%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48%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比电视更高。而网络新闻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78.7%,是网民第二大的网络应用类型。这一现象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分不开,也与受众群体特征息息相关。据统计,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3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群体超过90%。这个网民群体见证了互联网正式接入中国后由一个新鲜事物迅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的发展历程,他们个人也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进步而不断成长,成为推动互联网在中国广泛普及的一支主力军和生力军。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份小学生互联网行为调研报告,约八成小学生9岁前就已接触网络,100个上网的孩子中就有7个属于“网瘾用户”,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这意味着未来的网民主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另一方面,从技术发展角度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关注个体、以个体为中心的聚集过程,这一过程孕育了尊重平等的文化,强化了社会对个体命运和弱势群体的关注。深度挖掘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受众之间契合互动的潜能,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挑战为机遇。 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功效,已成为提高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立足点。信息技术分析家和博主方先生说:“10年前,只有精英人士才使用互联网。现在,我们拥有3亿网民,并非所有人都受过良好教育。”要使互联网成为社会文明的载体、促进科学发展的平台、维护社会和谐的桥梁,必须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和传播能力建设。网络将世界上各个国家联系起来,不同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信息的汪洋之中或交融或冲突,先进的技术工具所运载、传播的不仅是浩瀚的知识宝藏,还有诸如西方世界“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歪理邪说等等。加强阵地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搜索引擎、官方网站、主题网站建设,丰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我们也知道,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加大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与水平的新引擎。当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与促进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不是对立的关系,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互联网新闻传播带来的变革,传统媒体要在未来的格局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将自身的原有行业和资源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以更好地壮大和发展自己。这是传统传媒媒体的生存策略,也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功效之路,通过形式的融合、资源的整合以及人力资源的配合,形成网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合力,达到1+1>2的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进入了虚拟的网格化时代 互联网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远不止于工具与手段的层面,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也不仅仅是指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而是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人们除了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也生活在不同的虚拟网格之中。不同的网格存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网域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思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鲜明特色的网格越来越呈现出丰富性、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依赖这种网际活动,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网格化时代。 从自然属性来说,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处在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则是无关紧要的。”同事物在空间分布中构成点阵一样,人在社会关系中也同样构成一定的群体。不同的群体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具有单独存在和活动的可能性和客观性。尽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要使所有受众达到具有共性特征的社会化的政治理想、道德水准和理想人格,但作为具体受众的某一个个体,或某一类群体,由于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职业阅历、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认识能力、理解水平、经验储备、价值观念等主观思维特征也会有差别,他们在接受系统教育时,会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意识和判断能力,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认知结果。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要以受众的不同特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针对受众的实际情况和整体状态来设定适当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路、情境、方法和手段,在掌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全面情况后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制定适宜的策略,而不是不分具体情况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