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对文学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反映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推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先进的和发展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支撑和实现的。反过来说,只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坚持、巩固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的、科学的、发展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作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文论结构是多样的。在多样的文化和文论结构中,必然有一个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无主导的多样和无多样的主导都会破坏文化和文论生态的和谐与平衡。无多样的主导可能会造成禁锢,而无主导的多样又可能从活跃走向混乱,甚至会导致指导思想的多中心论。因此,既要坚持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文论的主导思想,又要发展多样化,应当建构一个一体、多样、主导的和谐有序的文化和文论结构。换言之,中国当代的文化和文论结构应当是有主旋律的多声部合奏。这个多声部合奏的主旋律,应当是先进的、科学的、当代形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是统领和主导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和舆论上,而必须成为文学事业和文学活动中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 这种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体现和实施文艺领域中的领导权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和必须转化为学者们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不能转化为话语权力的领导权力是空泛的。话语权力好像“指挥棒”那样,能够实际地统领和规范作家、评论家和理论家的思想和行为。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同样是多样的。最有影响的是三大文论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即国学文论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西学文论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马学文论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力。当代中国的文论家必须面对和回应三大文论运作的现实存在和运演程序,即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化、西方现当代文论和西方现当代文论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 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现代转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资源。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全局和整体上说,中国古代的文论话语与当代文学的表达和叙述方式还存在着诸多隔膜,尚需进一步寻找与现代性的契合点。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从中国古代文论中选取具有人民性、民主性、批判性和当代性的东西,促进其观念活化和当代生成,达到古为今用之目的。 西方现当代文论与西方现当代文论的本土化话语体系处于强势地位。新时期以来,西方现当代文论和思潮的全方位引进,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结构和文论格局。西方现当代文论具有双重性特征,其理论内涵的覆盖面比较宏阔,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比较精深和细腻,但其立论多偏执,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和内向化的倾向。文化转向后,现代主义式微,后现代主义勃兴,出现跨学科研究理路,凸显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对此可根据中国国情和是否有益于推动现代化历史进程之所需,批判继承,选而用之。 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党提出来的一系列富有战略意义的理念,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和极其重要的思想启示。其中,“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话语体系和严谨的理论系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术思想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关于“西学”、“国学”和“马学”之间“体用关系”的论争。笔者认为,主张“西学为体”“国学为用”,或力倡“国学为体”“西学为用”都是有合理性的,又都是不完整的。从总体和全局上说,应当强调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文论为体,以西学和国学的理论资源和话语体系为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证明,只有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正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这种先进的、科学的、发展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当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人的命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立足于当代,对现当代西方文论的本土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创新,以丰富和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内涵,创构新时代的具有人类性、民族性、现代性和当代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 先进的、科学的、发展形态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理应逐步成为研究主体的学术理路、治学方法和研究范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一切理论工作者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先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赋予了宏阔的研究视野,辩证的思维方式和纵深的历史意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优势。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封闭和阻碍了有效的研究范式的产生,而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一切有价值的研究范式的发展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天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自觉地运用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一些重要的研究范式进行挑选、优化组合、择善而从,使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研究范式得到丰富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