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4-0075-0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道德状况的巨大变化,道德教育也因时而变,呈现出发展演变的特点。 一、从运动式的道德教育到形成规范的道德教育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道德教育因袭了政治运动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还烙印深深。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道德教育也进一步端正了指导思想。但是,受“四人帮”极“左”思潮的影响和社会极少数人散布怀疑或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反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极右思潮的冲击,一部分人思想混乱,出现了所谓的“信仰危机”,严重冲击和破坏了思想道德教育。针对上述状况,我党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重要内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加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1981年2月,一封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半月谈》杂志第三期发表,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紧接着,全国总工会、全国伦理学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1982年2月,根据党中央指示,规定每年三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它的内容除了原有的“五讲四美”外,又增加了“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来领导这项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改善城乡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运动化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成为道德教育探索的新课题。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大以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央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是重点所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四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突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德”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道德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又产生着消极的影响。随着改革伴生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人们思想的信息渠道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风气颓废,价值追求扭曲,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并出现了黄、赌、毒、黑等社会颓废现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给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公民道德”的概念,第一次制定了我国新时期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不仅仅是规定了道德教育的内容,而是将道德教育纳入了制度规范性的轨道,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2006年3月,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道德风尚的本质要求,丰富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内容,也为道德教育塑造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公民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三个内容都与道德建设有关。党的十七大不仅重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而且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使道德教育更加规范化。 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一直是道德教育的主线 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一直是道德教育的重点。在“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中,首先强调的就是爱祖国。在这一道德教育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方针;1983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具体部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